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大学生亲子关系不应被忽视

2025-10-10 来源:网络

  作者:赵刚(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又到高校开学时,我发现父母陪同孩子报到已成普遍现象,祖孙三代一起报到的也不在少数。这番景象,与恢复高考后头十年的报到现场完全不同。40多年的变迁,不仅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发展,更凸显出当代亲子关系、青年独立性培养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命题。

  时代无论如何发展,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会变:就是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有用的社会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始终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亲属关系、亲朋关系等,而亲子关系作为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可信度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关系,对个体发展至关重要。孩子长大成人、步入大学,虽然亲子间的物理距离渐远,但数字技术却让彼此能保持即时快捷的联系。若家长仍以微信、视频等方式对孩子实施“全程监控”,看似是关心,实则会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养成。孩子上了大学,大学生亲子关系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家庭和高校共同探索科学的相处模式。

  首先要了解亲子关系的本质。好的亲子关系是从“管”到“放”的过程,可以助力孩子成为对国家、对家庭有价值的社会人。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孩子是你生的,最终是这个社会的,默默地看着孩子往前走,不必追。”对于大学生群体,家长应遵循“重目标、少干预”的原则,从“控制者”转变为“协助者”,学会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为其独立发展留出空间。

  确立开放与平等的亲子互动关系。进入大学后,学生主观上渴望摆脱对长辈的依赖,客观上与家长分隔两地,如果家长仍坚持每日通话视频,介入孩子的日常琐事,将会严重削弱孩子的自主意识与社会能力。此时,家长要以开明、开放、尊重、包容的态度,与孩子构建新型的亲子关系,以“逐步放手、保持耐心、平等交流”为原则,让孩子在实践中试错、纠错,这是其成人成才的必经之路。

  改善亲子交流方式。与未成年阶段朝夕相处的亲子关系相比,大学生亲子交流主要依赖通信工具。科学的方法是设定固定的交流时间,随孩子适应程度逐步降低频率。从入学初期的每日沟通,过渡到一周一次,再到半月或一月一次,以此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维。交流时,家长应从“主动提问”转向“耐心倾听”,适度表达观点,更多引导孩子自主思考,关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今的孩子,自出生就置身于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如果家长仍沿用自身成长中的教育模式,或坚持“绝对服从”的传统观念,容易引发亲子矛盾。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十分必要:一是交流前先思考,提出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避免随口闲聊;二是沟通的话题要具体,杜绝“搞好同学关系”“好好学习”这类空洞的叮嘱;三是运用多种形式沟通,若孩子喜欢音乐可分享优质歌曲,若热爱体育可围绕赛事展开讨论,以共情拉近距离;四是调整关注内容,相比于学习成绩,多关注学生生活态度与生活能力。

  重视家校合作。通信工具打破了沟通的壁垒,少子化的家庭背景下对孩子的关注度提升,这些因素使得家长与学校教师、辅导员之间建立教育伙伴关系成为可能。家长应及时听取老师对孩子职业发展、身心健康、生活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一些大学尝试建立大学生家委会、家长群,我认为这是新时代的新需求,这是数字化时代的便利之举,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孩子进入大学,意味着亲子关系进入新阶段,需要家长以新的理念和方式经营。优质的亲子关系胜过万千说教,这需要家长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优化相处模式,为孩子未来走向职场、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与家庭基石。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讲述人: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 邵帅  当我提交完读研学校的推免申请,坚定地选择智能软件工程探索方向,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那个秋天。那时我刚迎

2025-10-10

  作者:赵刚(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又到高校开学时,我发现父母陪同孩子报到已成普遍现象,祖孙三代一

2025-10-10

  这个秋日,位于国福路51号的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迎来一批批朝气蓬勃的新生——参访陈望道旧居,聆听老校长的故事,已成为复旦学子的“必修课”

2025-10-10

  【一线探索】  作者:吴晓玲(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  我刚刚在辅导员岗位度过了第19个教师节。每个教师节,我都会重新审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m

2025-09-23

  【杏坛覃思】  作者:连中国(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员)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AI“遇到”语文是必然的事情,讨论

2025-09-23

  【光明论坛】  作者:陈曦(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推出的“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系列报道持续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报道以独特视角勾勒出青年与

2025-09-23

  【光明时评】  作者:陈瑶(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解决“托育难&rdq

2025-09-23

  日前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推出首批111场特色服务活动,包括72场面向先进制造、医疗卫生、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不同行业,以及

2025-09-23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