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让“幼有所育”惠及千家万户

2025-09-23 来源:网络

   【光明时评】

  作者:陈瑶(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解决“托育难”这一突出民生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呼应了万千家庭对“幼有所育”的迫切期盼。加快织密普惠托育这张民生保障网,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成为打通育儿保障“最后一公里”的迫切任务。

  普惠托育服务本质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政府在体系建设中承担着主导责任。“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这充分彰显出党和政府推动实现“幼有所育”的坚定决心。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构建覆盖广泛、形式灵活、成本可负担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应在“普”与“惠”两个关键字上下功夫。

  所谓“普”,是指扩大托育服务覆盖范围,促进区域均衡。当前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应重点补齐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托育服务短板,推动城乡间、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供给和空间布局应精准匹配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既要努力实现“随处可托”,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也要避免资源闲置浪费。例如,在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地,许多科技园、产业园在规划之初就同步引入托育机构,让职工们实现“带娃上下班,省钱又心安”。同时,应创新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多种服务形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家庭的差异化托育需求。

  所谓“惠”,是指降低服务成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高效盘活利用现有资源是重要途径。可以考虑充分挖掘社区中心、企事业单位闲置场地、幼儿园富余空间、医疗卫生机构等现有公共设施的潜力,用于发展托育服务。此外,还可鼓励发展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民办托育机构,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灵活性和多样性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公共托育服务的有力补充。

  数智时代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创新动力。发展智慧托育模式,利用科技提升安全、质量和效率,实现服务可追溯、风险可控制、安全可预警,是提升托育服务整体水平的应势之举。

  技术应用是智慧托育的基础。在普惠托育机构优先普及视频监控、环境传感、人脸识别门禁等基础安全智能模块,是保障场所安全与幼儿健康的有效手段。应加快建设区域性智慧托育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信息,提供“一键查询、在线预约”等便捷服务。例如,浙江拱墅区通过开发“养育照护一键通”应用,让家长能够便捷享受保健托育、体检预约、公益与培训等服务,显著提升民众的便利度和资源匹配效率。推广应用便捷的数字化工具辅助记录和分析幼儿情况,还能提升照护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技术的有效运用离不开人才支撑。将智慧托育系统操作、基础数据分析、信息安全规范等内容纳入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体系,有助于确保其熟练运用技术工具,提升服务品质。2025年4月,教育部首次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纳入本科专业目录,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推动产教融合,培养既懂婴幼儿发展规律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行业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同时,为家长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与必要支持,降低智慧服务的使用门槛,让技术创新惠及更多家庭。

  托育难题背后,是亿万家庭对“幼有所育”的深切期盼。普惠托育体系的完善程度,关系国家未来的活力与根基。以普惠可及为目标,以智慧创新为助力,加速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托育服务体系,才能真正打通育儿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让“幼有所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项惠及民生、着眼长远的工程,值得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光明论坛】  作者:陈曦(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推出的“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系列报道持续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报道以独特视角勾勒出青年与

2025-09-23

  【光明时评】  作者:陈瑶(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解决“托育难&rdq

2025-09-23

  日前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推出首批111场特色服务活动,包括72场面向先进制造、医疗卫生、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不同行业,以及

2025-09-23

  每到开学季,学校的“发型令”总会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一边是管理者眼中端正学风的重要抓手,一边是对学生个性表达的关切。围绕头发长短的争论,看似

2025-09-18

  手持巡检记录本,小钢紧随污水处理厂师傅检查设备运行。“我的大学专业是环境工程,上手快一些。”他蹲在生化池边,用专用仪器检测,及时标注数据。  小钢是广西师

2025-09-18

  打开科学教育的想象空间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但科学教

2025-09-18

  新学期伊始,各地各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思政第一课”,引领学生们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温度,在见证中点燃航天梦想,在相助中传递深厚情谊,用不一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收获

2025-09-18

  曾怡婧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摩梭姑娘,家里世代居住在泸沽湖畔的大凉山深处。  每当翻开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父亲总会对她说:“咱们大凉山,曾经是最苦、最穷的地方,直到有一

2025-09-18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