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汀泗桥镇:黑色工装上的污染警示,湖北通盈再生资源公司扬尘治理亟待加强
工服本应是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象征,但在盈通再生资源公司的厂区内,工装却成了污染的“记录仪”。厚重的黑色粉尘黏附在衣物上,甚至难以辨认原本的颜色。这一细节暴露出两个关键问题:
生产环节抑尘措施形同虚设:再生资源加工涉及破碎、筛分等易产生粉尘的工序,若未配备密闭车间、喷淋设备或除尘装置,扬尘极易扩散至整个作业区域;
劳动者健康权益被忽视:工人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而企业显然未将员工防护和环保责任置于优先位置。
这种“以污染换效益”的模式,与咸宁作为长江中游生态屏障的定位格格不入。汀泗桥镇地处咸宁腹地,周边农田、村落密集,若扬尘随扩散至大气和土壤中,将对农产品安全与居民健康造成长期威胁。
再生资源本应是绿色循环经济的代表,但若环保缺失,反而会沦为“二次污染”的源头。湖北盈通公司的问题并非个案: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逃避环保投入,导致本应“变废为宝”的产业异化为环境负担。咸宁市近年来虽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但此类现象说明,基层监管仍存在盲区,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尚未完全压实。
值得注意的是,汀泗桥镇历史上曾是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的发生地,兼具红色文化底蕴与自然生态资源。若放任污染侵蚀这片土地,不仅违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可能削弱当地可持续发展潜力。
建议咸安区环保部门对盈通公司开展突击检查,责令其限期整改,加装除尘设施、落实封闭生产,并对违规行为依法处罚。同时,建立企业环保信用档案,将屡教不改者纳入“黑名单”。
开通当地环保举报热线,鼓励居民、员工通过视频、照片等方式曝光污染线索,形成社会共治网络。定期公示企业环保整改情况,接受公众评议。
咸宁市可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对再生资源企业提供技术改造补贴,推动自动化、低能耗生产线落地,让循环经济真正“绿”起来。
工装上的黑色,不应是工业文明的代价,而是环境预警的信号。咸宁汀泗桥镇的这片天空,需要企业、政府与公众共同守护。唯有让环保措施“硬”起来,才能让工人的工装回归本色,让咸宁的青山绿水永不蒙尘。
责任编辑:季含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上一篇:罚款31万+责任人移送公安!因废气治理设施停运超过24小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阅读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4
2025-09-23
2025-09-23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