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文化“两创”济宁答卷 打造文明互鉴“中国窗口”
盛夏七月,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隆重举行,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嘉宾友人跨越山海,汇聚济宁。尼山,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承载着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金秋九月,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又将于9月27日闪耀世界。济宁向世界再一次递交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名片,又一次用特殊的方式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使者。
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践行“两个结合”,坚决扛牢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厚重、资源富集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持续擦亮“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品牌,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努力在守正创新、传承弘扬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
担时代使命,夯实“两创”四梁八柱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发祥地的济宁,是一座文化资源丰厚的城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济宁必须率先垂范。
鉴于此,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相继挂牌成立。2025年,成立更高规格的市文化“两创”指挥部,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指挥长”,7名市级领导担任副指挥长,下设3个专班,扎实搭建起文化“两创”工作一体推进的“四梁八柱”。
做好文化“两创”工作,是党中央、省委赋予济宁的重大政治任务。去年10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6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座谈会,深入研究谋划文旅融合、尼山文化片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结合”,持续推进文化“两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如今在济宁,加快推进载体建设、加大挖掘阐释力度,已成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道风景:孔子研究院成立近30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一体四馆”等陆续建成使用,这些都为孔子思想和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更成为了全球多元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
济宁市依托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儒学研究机构,与清华、北大等16所顶尖高校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累计招收培养2553名研究生;面向海内外选聘23名儒学研究高端人才,组建12个儒学研究高端学术团队,持续提升在国际儒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此外,今年4月,济宁市编制了《尼山文化片区规划建设方案(2025—2030年)》,连续举办41届国际孔子文化节、11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功承办山东省“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座谈会”以及“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等一系列国家级文化活动,这些让济宁逐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融时代生活,绘就“两创”实践画卷
“湖上有了党支部,渔民有了主心骨……”清晨的微山湖波光粼粼,一艘红色宣讲船划破水面,宣讲员手持大喇叭站立船头,嘹亮的声音伴着水声飘向岸边的“连家船”。微山县打造独具特色的“湖上宣讲”,把“固定讲台”变成“流动课堂”,“微湖桨声”成为微山湖上一道流动的红色风景线。
为不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济宁市构建以“和为贵”为品牌的社会治理体系,群众诉求办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打造“习语润儒乡”基层宣讲品牌,组建932支、1.3万余人的“习语润儒乡”宣讲队伍,实施“一县一品”工程,涌现出“兖讲乐万家”“微湖桨声”等一批基层宣讲品牌。2025年,济宁、曲阜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金乡、邹城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市新增17个全国文明村镇、13个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文明家庭、4所全国文明校园,实现历史性突破。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推广儒学讲堂、蒲公英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等“五堂”志愿服务模式,组建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宣讲队伍,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263个;推进孔子文化进课堂,打响“儒雅育人”“德行少年”“养教有方”全环境立德树人系列品牌。此外,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为主题,建成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是全国第一家以“政德”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列入中组部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目前累计承接各类级培训班次2300余期,培训学员12万余人。
济宁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启动编制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规划,推出济宁文旅政策“大礼包”,制定系列支持政策,繁荣文旅消费,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同时,全力打造精品线路,把100家A级景区串珠成链;实施“景区焕新”工程,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出明故城、尼山夜游、蓼河夜游等十大新场景,鲁源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运营,持续激活文旅消费活力。
此外,一体推进黄河、大运河文化公园和体验廊道建设,高标准创建曲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方位提升鲁国故城、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博物馆73家,创新探索“馆馆共建、馆校共建、馆企共建”3种模式;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完成文物调查4847处,新发现文物点965处,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向世界表达,讲好“两创”中国故事
去年12月,参加“机遇中国·活力山东”国际摄影季系列活动的国际、国内知名摄影师来到济宁。在他们的一张张照片里,济宁历史底蕴与当代华章的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独特多元的诗画长卷。
济宁高频次的人文交流活动,精彩讲好了中国故事、孔子故事,充分彰显了中国形象、济宁特色。高起点、立体化开展传播交流,凝聚强大声量、推动破壁出圈。加大与环球网、中国日报社、国际在线等中央主流外宣媒体的国际传播项目合作;在曲阜设立全国首个“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成功举办山东与北爱尔兰政府青年文化线上交流、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山东分团活动等国际交流活动;今年7月,组织开展“孔子家乡·你好济宁”专题推介活动。
建设“这里是济宁”融媒传播项目,出版《全景济宁》《金桥》等高品质外宣图书,推出大型纪录片《和的艺术》《斯文在兹》,创新打造“云端出访”特色传播品牌,在国际友城建成“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5家。常态化开展“视听济宁”“文化济宁”“走读济宁”系列外宣项目1300余个。成功举办“第三只眼看中国·大美中华”国际短视频大赛、“走吧!去济宁”文旅短视频大赛、“Let's go!济宁”外国媒体行、“机遇中国 魅力济宁”外国媒体济宁行等系列人文交流活动。
实施“济风儒韵”文艺作品质量提升行动,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一批优秀作品荣获“金菊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武梁祠》《微山湖》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优秀国产纪录片选集”,《金声玉振》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节目,无伴奏合唱套曲《〈论语〉节选组歌》、交响音乐史诗《尼山雅乐》首演成功,《亲爱的小孩》《归来》等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头题刊发,推出文化“两创”重磅成果《尼山之光——文化“两创”的济宁答卷》合集。
除此以外,济宁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施“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工程,开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成立数字文化产业联盟,孵化壮大孔子文旅、尼山文旅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济宁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全媒体教育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济宁连续两届被评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上一篇:青岛10品牌入选亚洲品牌500强
下一篇:聊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惠民生
相关阅读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