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生态环保舆情一触即发,企业如何在舆论风暴中自救?

2025-09-11 来源:网络新闻

在如今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哪里有企业排气筒冒灰、哪里闻得到恶臭、哪里有噪音扰民,拍个抖音、发给微博并@XX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或者打个市长热线12345,发生的转载、评论就会迅速充斥着网络。

最重要的是,全国各地都开通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还专门下了一个《关于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旨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大格局。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奖励办法,以期达到齐抓共管的大环境保护形态。

对于重点排污企业而言,生态环境舆情管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社会形象,更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如何做好日常舆情监控以及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下的舆情控引导舆情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环境治理是新时期排污企业的一道必答题。

一、舆情管控的重要性

1、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现阶段以后,人们已经从之前单纯的关注经济增长逐步向关注个人福祉方面转移,公众在环境保护意识、个人环境权利意识上有了质的飞跃。而在新媒体时代,公众有了更多的工具和途径来关注企业的各种“不合规行为”。

一旦企业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公众产生的负面舆情会迅速传播,将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而通过有效的舆情管控,排污企业才能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达自身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在突发环境事件时给予自己充足的缓冲空间。

 2、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升 舆情管控不仅是对外处理矛盾的窗口,也为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提供一个反思和提升的契机。通过监测和分析舆情,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在环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公众对于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诉求,从而推动企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NGOs(非政府组织)和自媒体在企业环境治理监督中常用的手段

1、NGOs的监督手段

1)与企业直接沟通:这类NGOs直接联系企业,并将企业的部分违规违法行为与企业共享,敦促污染者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污染。或者有不良的NGOs直接以此为要挟,希望从企业中获取不当得利。这个在有政府背景或者法律背景的NOGs上常常采用。

2)直接选择信息公开:NGOs将发现的污染行为在线公开或提供给媒体进行发布或广播,以引起公众关注。或直接将线索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敦促主管部门对企业实施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迫使企业减少污染。

3)开发工具实现实时监控或者通过大数据收集企业的相关违法违规信息。主要包括开发实时版污染地图,如绿色浙江和绿色石头环境行动网络开发的互动在线地图,公众可以上传污染地点的照片,直接曝光。也有像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IPE)这类网站,直接将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结果、企业的环境信用评级等核心咨询进行集成汇总,为公众的环境需求提供服务。

4)自媒体的曝光方式。自媒体博主一般通过实地调查或者拍照,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公众关注。例如,“渔猎齐哥”通过实地调查曝光了江西乐平工业园区废气扰民问题、湖北天门河污染问题等,有力地推动了污染问题的解决。

还有一些本身就居住在企业周边的居民,通过环境质量的变化,比如农作物减产、水环境质量的恶化等发现,并以亲历人的身份在网上发布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以证实“事实清晰,证据有力”,这类曝光的内容,往往能迅速引发舆论发酵,促使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监管,加速相关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但是这一部分人中,有一些是带有明显的指向性目的,需要企业甄别。

三、舆情控制的方式方法

1、组建舆情监控&应对小组

舆情一旦失控,将会引发周边社区居民的不信任感,同时还会引导更多的“主管部门”对企业实施现场督察,甚至会惊动政府要员。所以,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必须。

作为重点排污单位而言,首先应设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部门或团队,负责日常舆情的监测、预警,以及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条件下的舆情处置。舆情监控部门至少应包含企业负责人、环保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涵盖具有很强的环保专业知识、行政沟通能力以及熟悉生产工艺技术的人才,这样在面对各类媒体平台、社交网络、论坛等全方位的疑惑时,可以针对性地解答或者处理。同时,还需要有快速甄别、分类舆情事件的能力。

舆情预警小组需要根据舆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传播范围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舆情预警等级,并实施舆情控制。试想如果一个舆情处理人员,面对公众的需求或者疑问时,一问三不知,企业必将万劫不复。

2、强化信息通报,增强企业公信力

为避免突发性的舆情事件,重点排污单位需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企业应主动与各类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向媒体通报企业的环保工作进展和成果在舆情发生时,企业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并通过举办环保开放日、环保知识讲座、招募公众监督员等活动来提升与公众的互动。

3、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所有的舆情都源自于企业内部在环境治理上存在瑕疵,对企业而言,练好内功才是治本的根本。对企业而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环保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的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治理能力,才是长久发展的基础。

4、加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与互动,定期走访社区,了解居民对企业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整合NGOs和自媒体资源。与NGOs/自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NGOs参与企业的环保项目评估和监督,共同制定环保目标和措施,确保项目符合环保要求的同时,满足公众的诉求;建立与NGOs和自媒体的反馈机制,及时回应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推动企业环保工作的改进。

四、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下的舆情控制

在发生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后,企业应第一时间启动舆情预警机制,迅速组织力量进行事件调查和处理;在进行快速响应的同时,企业负责人应该亲自出面,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交流,表达企业对事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态度;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与媒体和公众的持续沟通,并第一时间更新事件的处理进展;尽量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者给与公众相应的承诺。掌握一个原则,所有的环境应急监测结果,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都应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

在“一个抖音视频”、“一条微博”或者“朋友圈一条微信”都可能燃爆公众的关注的新形态下,重点排污企业将面临着复杂的生态环境舆情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舆情管控的重要性,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增强自身的透明度,来提升社会公信力的同时,积极引导舆情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环境治理。

在舆情风险控制上,应组建舆情监控小组、建立健全舆情控制的方法,加强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下的舆情控制,才能有效地化解舆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企业与公众,天生就存在着对立面。一方面,周边的社区希望工业企业的到来,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工业经济的发展给自身的居住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这本来就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企业而言,在发展中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是终极目标。所以我们提出来“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这既考验重点排污企业对“发展和保护”的“度”的把控,也考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定力。

责任编辑:季含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网曝魏县双井镇付夹河村畅通建筑材料公司,违法占用耕地上百亩,开设商灰站,无环评,无水洗证,平时扬尘满天,沙尘污染严重,水洗砂还污染地下水。 ​​​

2025-09-12

在如今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哪里有企业排气筒冒灰、哪里闻得到恶臭、哪里有噪音扰民,拍个抖音、发给微博并@XX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或者打个市长热线12345,发生的转载、评论

2025-09-11

在繁华喧嚣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宁静自然与健康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于此,中国城乡观察网考察团前往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计划在此精心打造一座融合康养中心与旅游民宿为

2025-09-11

近日网爆:临汾市烟草公司招投标活动,涉嫌严重造假,一度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 本网就网络舆论临汾市烟草公司招标黑幕”事实评论发表后临汾市烟草公司、临

2025-09-11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近日,针对小红书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

2025-09-11

近日,有知情人向四海瞭望反映,在国道336朔州市朔城区至应县路段改扩建工程中,负责施工的山西路桥应朔国道公司在对水泥项目招标时存在暗箱操作的腐败问题。 国道336朔

2025-09-11

近日,有知情人向四海瞭望反映,在国道336朔州市朔城区至应县路段改扩建工程中,负责施工的山西路桥应朔国道公司在对水泥项目招标时存在暗箱操作的腐败问题。 国道336朔

2025-09-11

  据水利部消息,9月10日,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正式启动。目前,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蓄水正有序推进。  据悉,今年以来,长江流域来水总体偏枯。1—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少近

2025-09-11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