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金穗穗”“链”就乡村振兴新通途
金秋时节的通化县,田间是收割机穿梭、农户喜笑颜开的丰收图景,车间里是鲜食玉米3小时锁鲜、产品远销国际的繁忙景象……
在通化县富江乡泉源沟村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收割机轰隆穿梭,割台掠过玉米秆,一穗穗玉米转眼间就被收进机舱。
“你看这玉米,颗粒多饱满。以前种大田玉米,一亩地能挣1000多元,现在种鲜食玉米,算上企业给的补贴和订单价,一亩地能多挣200多元。企业从种到收都管,技术员常来地里指导,村里现在有100多户村民跟企业合作,省时、省心又省力!”泉源沟村村民孙运吉看着玉米丰收脸上挂满了笑。
通化县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不仅靠企业“托底”,更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
通化县地处北纬41°黄金种植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鲜食玉米自带“香甜基因”。近年来,当地依托这一优势,走出了一条“政府建园区、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路子,鲜食玉米产业从零星种植发展成如今10.8万亩种植面积、3.5亿元产值的重点产业,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种植端丰收喜人,加工端同样忙得热火朝天。
在通化县鲜食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刚从地里采收的鲜食玉米经过扒皮、蒸煮、包装等工序,不到3小时就变身成真空包装的精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国际市场。
“我们始终坚持‘原料鲜、产品鲜、入口鲜’,早上采收的玉米进厂后,整个加工过程不超过3小时,就是为了锁住鲜食玉米的最佳口感。”在通化圣昌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公司副总经理赵福德紧盯生产线运转情况。
通化圣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世龙说:“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韩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年产值能达到300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农户100余人就业。”
产业要壮大,集群发展是关键。2022年,通化县鲜食玉米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覆盖6个乡镇、72个行政村,通过“统一订单签约、统一供应种子、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5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其中6家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圣昌”“佳亿”“奥禾”等品牌享誉国内外。
“我们坚持推动鲜食玉米龙头企业发展,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巩固基础、扩大产能,通过完善经营与利益机制,健全‘优质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经营模式,建立高效利益联结机制,规范经营,助力产业实现区域化、组织化和规模化生产。”通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佳伟说。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下一篇:柳河县烟叶变“金叶”烟农迎丰收
相关阅读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5
2025-09-25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