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现挤奶”喝出“懒汉病”,加热煮沸也不安全

2025-09-19 来源:网络

  生活中不少人信奉“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往往不小心忽视了鲜奶的安全隐患。“本想补身体,没想到差点拖成‘蔫巴病’!”不久前,江苏的唐女士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经历仍心有余悸:在直播间看到“现挤羊初乳无添加更营养”的宣传,便下单购买,希望能以此提高家人身体抵抗力;可喝了不到半个月,她就开始反复发烧、流鼻涕,喉咙疼得咽不下饭,浑身酸痛,连起身都费劲。经就医检查,唐女士感染了马耳他布鲁氏菌,而医生判断,感染源很可能就是那箱未经灭菌的现挤羊初乳。

  什么是马耳他布鲁氏菌?现挤鲜奶煮沸营养价值真的高吗?

  布鲁氏菌病人畜共患

  “唐女士的症状,是典型的布鲁氏菌病表现。”接诊医生解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因患者多有乏力症状,严重影响劳动能力,人们俗称“蔫巴病”“懒汉病”,很多人初期会把它当成感冒,延误诊治,严重的可能累及关节、肝脏,甚至影响生育功能。

  江苏省疾控专家介绍,布鲁氏菌的“宿主”主要是羊、牛、猪等家畜,传染源也可能是患布病的鹿、骆驼、犬等其它动物。患病动物的乳汁、分泌物、排泄物里都可能携带病菌,而其肉类、皮毛、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可以传播布病。

  “现挤鲜奶之所以危险,就是因为直接从家畜身上挤出,没经过任何灭菌处理——如果牛羊本身携带布鲁氏菌,或者挤奶时环境、容器没消毒,病菌就会直接进入奶中。”专家解释,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经消化道食源性、经呼吸道吸入;也可通过节肢动物携带、蜱虫叮咬传播;还存在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与医源性传播的可能性。

  像唐女士这样因喝现挤鲜奶感染布病的案例并非个例。“除了布鲁氏菌,现挤鲜奶还可能携带结核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轻则引发腹泻、呕吐,重则导致败血症。”专家解释。

  加热煮沸也未必安全

  “直播间里主播说‘煮沸了喝就没事’,我每次喝前都煮几分钟,怎么还会出事?”唐女士的疑问,也是很多消费者的误区。江苏省疾控专家提醒,在一些直播间有销售“现挤生鲜奶”,主播直播人工手动现挤鲜奶,声称“百分百纯奶,不加水,无色素、香精防腐剂……”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需要注意的是,现挤生鲜奶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希望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谨慎购买。现挤生鲜奶均未经严格灭菌处理,可能携带布鲁氏菌、结核菌等人畜共患病菌。若牛羊体表、养殖环境、挤奶容器消毒不彻底,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极易污染奶源,饮用后可能引发严重疾病或腹痛腹泻等食源性疾病”。

  虽然购买时可能有提醒“煮沸后饮用”,但现挤鲜奶的安全隐患,远不是“煮沸”就能完全解决的。专家解释:“首先是‘致病菌难除净’。网上销售的‘现挤生鲜奶’,未经过‘均质’处理,不易被人体吸收。而且买回来放冰箱后,饮用时可能会忘记煮沸而直接饮用等,让致病菌钻了空子。”而消费者饮用生鲜奶前加热煮沸,很难将致病菌全部杀死,“而过度加热又担心会导致营养流失,面临两难局面。为了‘保留营养’,只煮一两分钟,看似冒泡了,实际没彻底灭菌,风险依然存在”。

  此外,还存在“二次污染难避免”。现挤鲜奶从挤奶到运输、销售,环节多且不透明——挤奶工是否洗手、容器是否消毒、运输时有没有冷链保障,消费者都无法把控。“哪怕挤奶时没问题,运输中温度升高,细菌也会大量繁殖,就算最后煮沸,细菌产生的毒素也可能残留在奶里,引发不适。”专家解释。

  还有一个常见认识误区是“奶皮子厚等于营养好”。很多人觉得现挤鲜奶煮沸后有厚厚的奶皮子,说明“浓郁有营养”。“其实,这是生鲜奶的乳脂肪球较大,现挤鲜奶由于未经过‘均质’工艺处理,煮沸后会发生聚焦上浮,形成所谓的奶皮子很厚的现象,从而带来‘风味浓郁’的感官印象,其实并不是营养丰富的表现。”专家表示,其营养成分、健康功能方面与正规企业生产的“巴氏杀菌奶”“灭菌奶”并无明显差异。

  专家强调:如果已经购买了现挤鲜奶,要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避免与生肉、鱼等易污染食品放在一起,以防交叉污染;饮用前观察是否变质,变质则直接丢弃;饮用时,一定要充分煮沸后再饮用,降低食物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远离“布病”,要做好这3件事

  “‘布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专家提醒,重点职业人群和普通民众均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建议:从事家畜饲养、屠宰、畜产品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布病相关科研和生物制品的研究人员等,在可能接触布鲁氏菌的工作场所应合理使用工作服、口罩、胶靴、手套、工作帽、面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完之后及时消毒并妥善保管,对一次性防护用品做销毁处理。作业过程中避免有吸烟、进食等行为,工作结束后及时更换工作服,洗手、淋浴等。

  结合江苏实际,专家给普通民众提了三点具体建议——

  第一,“嘴”上要把好关,不买现挤鲜奶,不吃生肉、半生肉。“不管是直播间还是农贸市场,遇到‘现挤羊奶’‘现挤牛奶’都要避开,正规渠道的包装奶才是首选。”专家提醒,肉类也要彻底煮熟,“尤其是吃羊肉火锅,别为了‘嫩’只涮几秒”。

  第二,“手”上要讲卫生,接触家畜后及时清洁。如果去农村、牧场游玩,尽量不要触摸牛羊,尤其是刚出生的幼畜;如果不小心接触了,回家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衣服及时清洗消毒。家里有养羊、养牛的农户,挤奶时一定要戴手套、口罩,挤奶工具定期用开水烫洗。

  第三,“病”了要早就诊,出现症状别硬扛。如果出现“反复发烧、多汗、浑身疼”的症状,尤其是近期吃过生奶、生肉,或者接触过家畜,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感染科就诊,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接触史,方便医生快速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专家强调,别被“无添加”“纯天然”的噱头迷惑,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食品安全没有“捷径”,看似“新鲜”却可能藏着看不见的风险,选择经过检验检疫、规范处理的食品,才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最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近日,一起危险化学品氢氟酸致死事故将氢氟酸推向公众视野。9月9日,浙江杭州的涂女士外出时,不慎踩中废弃的化学品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涂女士送医后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相

2025-09-19

  生活中不少人信奉“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往往不小心忽视了鲜奶的安全隐患。“本想补身体,没想到差点拖成‘蔫巴病’!&rd

2025-09-19

  凝心铸魂同欢庆·团结奋进谱华章。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喜迎西藏自治区第3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及国庆节来临之际,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

2025-09-19

  9月16日晚,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以“砥砺奋进七十载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线,在高台民居广场举办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各族群众、先进典型代

2025-09-19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2025年“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宣传活动今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启动。媒体采访团将分5组深入乌鲁木齐

2025-09-19

  张登太,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后闫张村村民。他是一位普通农民,一辈子在田地里默默耕耘。他又是一位英雄,80岁高龄在河水汹涌处为挽救落水儿童,献出自己的生命。8月27日,2025年

2025-09-19

  在今年的秋季开学前夕,“安徽好人”陈尚发来到歙县街口中心学校,为9名考入大学、高中及表现优异的学生发放助学金,用行动延续他三十余年的教育情怀。  “

2025-09-19

  “做公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18日,记者见到张良友时,他正忙着申请一批助听器和过冬物资,计划转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戴着助听器、老花镜、棉衣棉被等物资,送给

2025-09-19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