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河上十八载 铺就水上便民路——记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查湾渡口摆渡人刘庆
凌晨4时,天微微亮,青山河上薄雾弥漫。在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查湾渡口,刘庆已经撑起渡船等候村民。村民上船后,刘庆动作熟练地将渡船稳稳驶向对岸。
西河村因青山河环绕而得名,这里距离芜湖市万春街道不远,周边企业密集,不少村民常年往返务工,河水阻隔,成了村民出行的“天堑”。上世纪30年代,刘庆的外公吴宝龙撑起第一条木船;上世纪70年代,舅舅吴本立接力,40余年守在渡口。
一代代的坚守,最终落在了刘庆肩上。2007年7月,正在深圳打拼的刘庆接到舅舅来电。那时刘庆33岁,正值事业上升期。得知渡口无人接手,他毅然返乡,成为第三代摆渡人。“既然选择了接力,就要把渡口守下去。”刘庆说。
中午时分,烈日炙烤,偶尔有乘客,可刘庆丝毫不怠慢,立刻起航。就这样,从黎明到傍晚,他每天往返100余趟,接送三四百人安全过河。如果没有这条渡船,骑电动车去上班至少要绕行10多公里,“刘庆在,大家心里才踏实。”村民们纷纷表示。
守渡,不只是日复一日的辛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23年9月22日,“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在滁州市举行。受邀的刘庆却婉拒前往,那一天,他依旧坚守渡口,直到把最后一批村民安全送达后才收工。
在查湾渡口,船票价始终是1元,18年不变。2000多户近万名村民靠这条渡船往返芜湖、当涂。
“涨一元钱大家也能理解。”有人劝他。但面对船只更新、燃油上涨的压力,刘庆却始终摇头。为了方便每天都需要往返的村民,他还推出“年票”,一年就几十元,不限次数,方便频繁往来的群众。
今年2月,在查湾渡口,一名中年男子连人带车滑入冰冷的青山河,河水最深处有5米多,水势湍急,险情万分。危急时刻,刘庆迅速停好渡船,纵身跳入刺骨河水,奋力游到落水男子身边,将他死死攥住,拼尽全力往岸边拖。最终,刘庆成功把落水男子救上岸,之后又和村民一起将掉入水中的三轮车打捞上来。换下湿透的衣服后,刘庆很快又回到渡口,继续摆渡。
“要不是刘庆,我命就没了!”落水者徐文财感激地说。而刘庆只是摆摆手:“那时候来不及想太多,成功救了他,我心里才踏实。”
在群众眼中,他是“守护出行的贴心人”;在社会看来,他是“诚实守信的模范”。这些年,他先后获得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今年又被评为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一份份荣誉接踵而至,但刘庆却说:“我只是干了一份平凡的工作。”
一条渡船,一片赤诚。18年来,刘庆渡送群众近百万人次,只为铺就水上便民路。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4
2025-09-04
2025-09-04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