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服务区”变身“聚宝盆” 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
清晨六点,G328国道上的车灯汇成光带,在乌审旗中乃村服务区逐渐减速。司机老张熟练地将新能源车驶入换电站,转身走进驿站里的“司机食堂”,热腾腾的餐食已摆满桌面。“以前路过只能匆匆歇脚,现在充电换电、吃饭购物一站式解决,太方便了!”老张的感慨,正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党建引领“驿站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乌审旗把党建“红色引擎”作为破题关键,立足境内国道、省道交织的交通优势,以服务区为支点,创新打造“服务+能源”双轮驱动模式,让一个个传统交通节点变身集体经济“聚宝盆”。中乃村服务区的蝶变,正是这场变革的鲜活样本。
曾经的中乃村服务区,靠着餐饮、休憩和农产品展销,每年10万元的租金收入看似稳定,实则发展遇阻。中乃村驻村工作队蹲点调研后,发现了“流量密码”:全国超20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叠加乌审旗“30分钟充电圈”政策东风,服务区完全能从“过路歇脚点”升级为“能源补给站”。说干就干!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闲置土地被盘活,国家电网、蔚来汽车等企业被引入,6组120kW智能快充桩、1座二代换电站拔地而起。如今,服务区年租金跃升至4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元,成了车水马龙的“黄金地段”。
中乃村的新实践,迅速在全旗形成“雁阵效应”。乌审旗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建立起“旗委统筹、乡镇主抓、单位包联、支部落实”的多元联动机制,结合包联驻村工作实际,充分发挥驻村干部职能优势,深入全旗各个服务区“把脉问诊”,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方向。嘎鲁图镇斯布扣嘎查服务区,依托周边驻地企业资源,打造“矿区综合服务区”,煤炭销售、劳务服务、停车管理、餐饮住宿等业务一应俱全,不断拓展 “服务区+”的多元业态;乌兰陶勒盖镇跃进村服务区,结合工业园区运输需求,建设物流中转中心, 盘活已有的“司机泡泡”驿站,打造绿色矿山清洁型综合服务区,探索“服务区+电商”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一个个服务区,在党建引领下找准定位,各展所长。
为了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乌审旗构建起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全旗各服务区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帮助60多名村民吃上“技术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6万元。集体经济收益实行“55分配法则”,一半用于“钱生钱”扩大再生产,一半直接分红到村民手中。村民李大姐算过一笔账:“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在服务区打工,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如今,乌审旗的“驿站经济”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中乃村计划建设司机之家、冷链仓储,推动“交通驿站+物流枢纽+产业服务”深度融合;其他服务区也纷纷推出“服务区+文旅”“服务区+电商”等新业态。从戈壁滩到草原深处,党建引领下的服务区,正串联起乡村振兴的“黄金链”,书写着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2025-07-01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