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一个让你怎么都瘦不下来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5-09-03 来源:网络

  “胰岛素抵抗”近年来受到许多网友关注,不少人都有疑问:“减肥怎么都减不掉,是不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每天只吃半碗饭,体重却一直涨,医生说我胰岛素抵抗,这到底是什么?”

  今天,一起了解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它有哪些危害?

  1 胰岛素抵抗是什么?

  要认识胰岛素抵抗,我们就要了解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相当于人体内的“血糖管理员”,调节人体的血糖水平。当我们吃饭后,食物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血糖会升高。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够调度血糖到脂肪细胞、肝脏细胞和肌肉组织中去提供能量,这样多余的血糖消耗掉了,血糖就能维持在稳定健康的水平。

  但是胰岛素也有最大承受范围。如果长期让它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它的工作效率会降低,就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或)胰岛素反应性下降的状态。

  临床上有很多种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方法,比如测量空腹胰岛素水平、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测定等,还可以使用简易人体测量学指标。

  体质指数(BMI)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如果BMI≥24就属于超重,BMI≥28就属于肥胖了,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并且,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属于腹型肥胖。

  如果你的体重超重,或者腰围超了,或者体检发现血糖超了,就要警惕胰岛素抵抗。

  2 胰岛素抵抗是怎么来的?

  遗传基因是首要影响因素。有些人因为基因差异,天生分泌胰岛素能力、胰岛素调节的能力都会弱一些,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比如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其次,年龄也有很大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虽然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风险会增加。

  除遗传、年龄因素外,环境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胰岛素抵抗,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内脏脂肪多)会产生某些激素和细胞因子,使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而胰岛素抵抗反过来也会加重肥胖,使减肥更困难。研究发现,约80%的胰岛素抵抗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肚子大、腰围粗)。

  ■久坐,缺乏体力活动

  肌肉是消耗血糖的主力军,但久坐和缺乏体力活动,会让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慢慢地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此外,长期久坐或不运动还会使体重增加,这也使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

  ■不健康的饮食

  高能量饮食(精制碳水、糖果、甜点、炸鸡、薯条等)会快速升高血糖,迫使胰腺频繁分泌胰岛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另外,抽烟喝酒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包括类固醇、某些降压药、部分他汀类药、某些HIV治疗药物和一些精神科药物等。

  此外,饥饿、妊娠、应激等生理性因素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3 胰岛素抵抗有哪些危害?

  胰岛素抵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有多方面,主要有:

  ■糖尿病

  如果出现胰岛素抵抗,身体就会给胰腺细胞发送信号,促使其不断分泌胰岛素,极大地增加胰腺的负担,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肥胖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总是相伴相生,形成恶性循环。高胰岛素水平会促进脂肪合成(尤其是腹部脂肪),同时抑制脂肪分解,而脂肪堆积越多,细胞对胰岛素越不敏感。

  ■心脑血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可以影响交感神经活动,促使心率加快,增强小动脉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还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引起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增加超重肥胖风险,多余的脂肪也会在肝脏中大量积聚,从而形成脂肪肝。

  4 如何改善胰岛素抵抗?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如白米饭、白面等,这类食物升血糖速度快,饱腹感也差,对血糖稳定非常不利。建议平时多吃粗粮全谷物,比如在白米中加入燕麦、糙米等。

  减少脂肪摄入。高脂肪摄入会增加能量摄入,增加超重肥胖风险。建议首先要减少烹调油使用,目前中国居民烹调油摄入量是43.2克/天,超出健康范围的三分之一。同时少吃油炸食品,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式做菜。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蛋白质能延缓胃排空,有益于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对于老年人来说,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还能增加肌肉量,避免肌少症。

  戒烟限酒。抽烟、饮酒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适度运动

  运动可增加体内肌肉量,肌肉量增加能直接提升血糖利用率。运动还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建议每周累积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搭配2至3次力量训练(深蹲、举哑铃等)。

  ■必要时就医

  如已经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等,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更好。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近日,“女孩刚毕业1年患脓毒症去世”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据媒体报道,湖南23岁的小姚于7月底突然发病,8月7日不幸离世。医院出具的危重患者通知

2025-09-03

  “胰岛素抵抗”近年来受到许多网友关注,不少人都有疑问:“减肥怎么都减不掉,是不是因为胰岛素抵抗?”“每天只吃半碗饭,体重却一直涨,医生说我胰岛

2025-09-03

立秋之后一些人出现了眼睛、鼻子奇痒无比喷嚏、眼泪止不住流的情况这不是感冒,而是过敏  很多人认为花粉过敏只有春天会发作,其实秋季也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不过,秋季过敏相

2025-09-03

  国家卫健委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处暑)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有记者问: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成人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疫苗?  山东省疾控中心主

2025-09-03

  俗话说“一颗石榴五服药”  眼下正是石榴大量上市的季节  饱满多汁的红石榴籽让人垂涎欲滴  它不仅是美味的水果  更是护肝、润燥、抗衰老的好帮手 

2025-09-03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从医学视角看,它也是大脑疾病的“监视器”。视神经作为大脑的直接延伸,眼底血管与脑血管具有同源的解剖学结构。这种同源

2025-08-25

  天热易出汗,每天晚上临睡前洗个澡成了大多数人的“规定动作”,否则就浑身不舒坦。不过,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等,随心所“浴”可不成,很容易对心

2025-08-25

  “晒背祛寒湿”“居家艾灸驱冬病”等网红养生法热度飙升。这些方法看似好处多多且简单易操作,但需要提醒大家,无论是哪种养生方法,操作前都需先咨询中

2025-08-25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