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用耕地挖坑排污,良田变毒池刺痛民心
近日,城乡观察网接到群众举报称,从2019年开始至2022年,位于宁晋县唐邱镇南马庄村本该是麦浪翻滚的耕地,却遭到强制性挖掘,大概十几亩的良田变成了垃圾”回收”场。
镜头1 :
一望无际、生机勃勃的良田内深陷进一个巨大的土坑。面积约10.17亩的坑内蓄积着粘稠、散发着刺鼻气味的腐绿色死水,坑壁土壤已被严重侵蚀、变色。空气中弥漫着难以忍受的异味。曾在此耕种的村民痛心疾首:”这地彻底毁了,以前种麦子玉米多好,现在谁还敢碰这水这泥,连地下水都怕遭殃啊!”
镜头2:
绿树成荫的乡间田地上,层层黄土掩埋着无数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本该是即将收获的场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由建筑垃圾、腐烂生活垃圾、残破塑料制品等不名工业废渣堆砌而成的”小山”,这些刺眼的”人造景观”粗暴地覆盖了约3亩的肥沃的土地。令人作呕的气味远远的飘散开去。附近的一条小路也因垃圾的无序堆放而废弃了。
双重戕害:生态恶化,健康受损
根据以往的检测经验,这样的大面积被毁、挖掘深坑排污的行为,很可能致使当地的土壤结构发生改变甚至遭到毁灭性破坏严重的可能导致农田丧失种植功能。另外未经处理的污水对地下水资源构成直接威胁,长此以往村民的健康及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裸露在地上的建筑及生活垃圾等,因夏季风向或高温因素,还易引起蚊虫聚集,对人的呼吸道或皮肤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性。
监管之责:查找源头,重拳出击
法律专家强调,非法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造成种植条件严重毁坏即构成犯罪,叠加恶意排污造成环境严重损害,数罪并罚刑期可能突破7年,并需承担巨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每一亩良田都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农业问题研究员曾严重呼吁,“必须让违法者付出承受不起的代价,方能遏制肆无忌惮的破坏。”
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承诺将全面排查辖区内耕地侵占及污染隐患,建立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公安等多部门常态化联动执法机制,并设立有奖举报通道。
亡羊补牢:修复土地,筑牢防线
1.全域排查:启动耕地非法占用及污染风险地毯式排查,运用卫星遥感与无人机强化监测;
2. 重典治乱: 提高非法倾倒举报奖励,建立环保、公安、交通、国土多部门联合执法快速响应机制;
3. 土地监护制度:压实村级组织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对外出农户耕地实行托管监督。
据悉,这个占地约10亩的深坑,蓄积了由地下管道排入的村里三栋居民楼的生活污水。
责任编辑:季含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9-04
2025-09-04
2025-09-04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3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