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园立法的“北京样板”,北京全面修订公园条例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9月24日审议《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此次修订,尊重公园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化精准施策,将北京创新实践和有效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打造公园立法的“北京样板”。
北京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
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在作关于《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时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市纳入名录的公园达110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千园之城”格局基本形成。
现行《北京市公园条例》于2002年制定,并于2019年进行了局部修改,对于加强本市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和市民生活品质需求提高,公园事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崔杨介绍,此次修订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公园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化精准施策,将本市创新实践和有效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打造公园立法的“北京样板”。
同时,聚焦公园管理中存在的公园分类指导不够充分、规划用地政策不够完善、公园运营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和市民反映强烈的诉求,设计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公园用地保障和保护,禁止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和用途
修订草案明确公园实行分类管理,规定由市园林绿化部门制定具体规范。同时,科学划分公园类型,明确历史名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生态公园的定义与功能定位。明确公园布局分区指导原则,针对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规定建设重点。
在保障公园科学建设方面,修订草案明确,北京市构建布局均衡、功能丰富、特色明显、通达便利的全域公园体系。完善公园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制度,保障规划落地。明确公园设计方案编制和建设验收程序,规范公园建设流程。强化公园用地保障和保护,禁止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和用途,确需临时占用公园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明确公园内的七类禁止行为
修订草案系统规定公园管理单位基本职责,以及在游园须知、开放管理、门票价格、园容维护、厕所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重点规范车辆和滑行工具管理,明确除特定车辆外禁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入园。
在加强噪声管理方面,修订草案要求公园管理单位规定活动的区域、时段和音量,采取多种方式,预防和减轻噪声污染。修订草案还明确规范园内活动管理,要求活动组织者依法办理手续,负责在活动结束后恢复场地原貌。
修订草案对历史名园提出特别要求,规定编制保护方案,明确保护和利用要求;对生态公园提出保护要求,明确以生态保护为主,游览活动不得影响其核心生态功能。
此外,还明确列举七类禁止行为,并规定公园管理单位相应的劝阻、制止和拒绝提供服务机制。这七类禁止行为包括在禁止区域游泳、垂钓、滑冰等;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损坏建筑物、构筑物、地质遗迹;攀折花木,损坏草坪、树木,采挖植物;惊扰、伤害动物,或者在禁止投喂区域投喂动物;追逐游客强行兜售物品,非法提供有偿服务;占用园路、观景点、场地等公共区域开展直播、培训等活动,影响其他游客游览和休憩;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妨碍公园管理或者破坏园容和游园秩序的行为。
对于优化服务供给,修订草案也作了相关规定。如规定允许开放草坪、林下空间等区域,满足游客搭建帐篷等户外活动需求,并要求对开放区域实行轮换养护;规范公园配套服务经营,引入竞争机制,规定园林绿化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配套服务项目的经营期限、服务标准;鼓励业态创新和资源共享,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等。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阅读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6
2025-09-23
2025-09-22
2025-09-22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