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地球背后藏着这些巧思 梅江会展中心《合作·共赢》草雕景观成为津门新地标
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广场上,一座高达14米、底部圆盘直径达36米的大型草雕景观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这座景观是如何设计与搭建的?又是如何进行养护的?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景育民以及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管理处处长焦春宝,为我们揭开这一作品背后的故事。
设计有新意
精练表达深层“隐喻”
灵动呈现大众“符号”
3日14时,尽管天气炎热,梅江会展中心前依然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拍照。市民周女士说,她特意选择在开学前带孩子来此参观,手机中保存了许多照片,“孩子观察到‘草雕’上的图案像鸽子,又像是在握手,这正好给了我机会,跟他讲讲上合峰会的故事”。
“这件作品名为《合作·共赢》,仅设计就耗时半年打磨。”该景观的设计与监制景育民教授说,为契合上合峰会主题,多个设计单位参与了方案创作,仅他们团队就准备了近百套方案,最终提交40余套进入遴选,《合作·共赢》是经多方论证后确定的最佳方案。
景育民告诉记者,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它用极简的艺术语言实现了“人类共识”的艺术表达,作品整体以深、浅绿色为主调,远观如同一颗微缩地球,表面清晰的经纬线图案,让国内外宾客无需过多解读,便能感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隐喻。核心造型是两只和平鸽舒展翅膀,双翅自然衔接成“握手”的形态,既保留了和平鸽的灵动,又以“握手”强化“合作共赢”的文明理念,两侧边缘的装饰图案,远看似生长的树叶,近看如灵动的飞鸟,寓意不同文化的汇聚与交流,彰显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胸怀。
景育民向记者展示设计定稿图
“越是看似简单的设计,语言表达越要精练,也越需要精准拿捏。”景育民坦言,为让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产生共鸣,他们舍弃了复杂叙事,转而聚焦“地球”“和平鸽”等大众“符号”。
与常见的雕塑作品不同,这一景观是“活”的,它全部采用自然生态植物搭建,所有花草均可自然生长,这也让创作过程成了一场“与材料的对话”。“设计之初就提出要用生态材料,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呼应,也是对设计者的考验。”景育民告诉记者,生态材料的局限性曾让方案被多次修改,比如植物颜色选择有限,造型上还要考虑后期养护等问题。
细看作品底部还会发现一个细节,飞鸟造型的起点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设计成“水花”形态。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其实藏着对天津地域文化的指向性。“天津是因水得名的城市,海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景育民说,“水花”也是对城市地理特质的致敬,让作品既有“大国风范”,又有“天津气质”。
而底部拱形花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隆起”的形态“擎起”核心造型,“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样设计可以让作品更显庄严隆重,也让市民在观赏时能感受到城市与峰会的紧密关联,它不是悬浮的符号,而是植根于天津大地上的作品,要让市民觉得‘这是属于我们的城市地标’,产生自豪感。”景育民说。
养护高科技
自动喷淋无需人工浇水
夜晚灯光开启效果更佳
“这一景观由超过40块预制草雕组件构成,经过20多名工人连续7天的现场拼接完成。其中,球形部分的组合是施工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操作。”焦春宝处长介绍。
为让植物“活”得持久,作品还藏着不少“科技小心思”。景观主体无需人工浇水作业,而是配备了自动喷淋系统,能自动全方位浇水。“它不只是件艺术作品,更是生态科技的缩影,我们想让大家看到,自然与科技可以这样和谐共存。”焦春宝说。
据了解,该景观计划展示至国庆假期结束后。夜晚,当灯光系统点亮时,它将呈现出更加迷人的场域效果。焦春宝特别提到,友谊南路的人行道是最佳拍摄地点,这里不仅能够完整展现景观的全貌,而且可以避免对植被造成踩踏损害。“我们也呼吁所有前来拍照留念的市民,请爱护我们的花草,切勿踩踏。”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9-16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2025-09-05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