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30余万名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9月1日上午,新学期伊始,资阳全市30余万名中小学师生共同迎来了一堂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开学第一课”。此次课堂由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以“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为主题,通过观看专题视频、走进红色场馆、聆听抗战故事等形式,全市师生线上同步参与,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课堂伊始,师生们观看了《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专题片和《新华思政学堂》专题视频。据介绍,本期《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是以本地红色资源创编的数字思政课专题片,讲述了陈毅、饶国华、张步侠的抗战故事。《新华思政学堂》则以“烽火映山河: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为主题,回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深刻体悟胜利的来之不易。
从影像走进现实,从历史回到当下。在观看完专题视频后,同学们带着对烽火岁月的深刻感悟,开始了“云端寻访”之旅。
首站,同学们跟随红领巾讲解员的脚步走进陈毅故里景区,聆听陈毅元帅被围困于梅山时视死如归,誓死与敌人战斗到底的英雄事迹。“陈毅爷爷自料牺牲难免,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渝……”现场声音回荡,不少同学深受触动、神情凝重。
“王玉华爷爷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遇到困难时要越挫越勇的精神。”雁江区三贤九义校学生姜玙桐有感而发。
紧接着,同学们来到抗战老兵王玉华家中,聆听了他在湖南、福建等地抗击日寇的故事。今年103岁的王玉华,曾是战场上的一名通信兵,他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比划着当年如何快速接线、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守护战场通信命脉的往事。“电话线就是战场的生命线,再难再险也要接通!”他坚毅的眼神,仿佛穿透时光,将同学们带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
在回望中铭记,在思考中奋发。此次“开学第一课”内容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抗战老兵亲身讲述历史细节,到走进陈毅故里重温革命岁月,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时空限制,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为学生带来一场触动心灵的理想信念教育。
雁江区三贤九义校德育负责人肖海照表示:“这次活动内容层层递进,把被动灌输转化为主动接受,把知识记忆升华为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民族观。”
安岳中学教师吴金涛也感触颇深:“与传统思政课不同,这次的形式特别贴近现实,融入了资阳本土历史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注入了精神动力。”
当天活动中,活动主课堂雁江区三贤九义校学生代表还围绕“从烽火到未来:我的青春答卷”主题进行演讲,号召同学们铭记烽火岁月的启示,将爱国情怀转化为脚踏实地、奋发学习的实际行动。真挚的讲述与昂扬的斗志,引发了全市师生的强烈共鸣。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资阳市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以历史为课堂,让伟大抗战精神可触可感。
不少学校还将思政教育与开学军训有机融合,在锤炼体魄、磨砺意志的同时,着力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真正为学生成长塑魂引路、指引方向。资阳中学(东区)团支部书记陈云旭表示,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军训后开展“我的成长目标”主题班会课,结合思政课内容,引导学生将短期适应转化为长期规划。
面向新学期,全市各中小学师生共同发起“强国有我”行动倡议,铿锵誓言在校园上空回荡,凝聚起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堂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开学第一课”,不仅为新学期写下激情昂扬的开篇,更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国情怀、点亮理想之光,激励他们以历史为鉴、以先辈为榜样,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9-02
2025-09-02
2025-08-25
2025-08-25
2025-08-25
2025-08-25
2025-08-25
2025-08-25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