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优秀养老护理员成功“落沪” 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持续提升
2022年,26岁的王程成为上海市首位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实现上海养老护理员落户“零的突破”。
长期以来,养老护理人才结构存在“三高三低”的困境:平均年龄高、工作强度高、流动性高;同时,学历水平低、薪酬待遇低、职业认同低。今年,杨浦区委、区政府将养老服务人才培育扶持作为提升全区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持续激励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发展。在市人才局指导和支持下,成功推动区内5名专业能力突出、业绩成果显著的优秀养老护理员“落沪”,进一步充实了上海养老护理人才力量。
标杆人物成功落户,在护理员群体中形成了有力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养老护理员受到激励,努力提升个人技能。”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邓晓敏说。据介绍,养老护理员的各级技能等级培训和竞赛也日趋完善。今年以来,杨浦区累计培育中级以上护理员278名,“技能大师工作室”带教护理员1800余人次。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湖南姑娘罗思哲就是5名“落沪”的养老护理员之一。今年27岁的她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属于“科班出身”。从大二开始,她定期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见习。从观摩了解到顶岗实习,在养老护理一线长知识、受锻炼。
毕业后,罗思哲留在福利院工作,七年如一日。“我的一天,是围绕着老人生物钟转的。”她说,从起床翻身、洗脸穿衣到一日三餐、水果甜点,从助浴助行、定时吃药到健康监护、深夜查房。老人们每一天琐碎的日常,都需要护理员事无巨细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罗思哲认为,养老护理是一份有“价值感”的工作。当精心照料的老人病情稳定后,家属投来感激的眼神;当患有认知障碍的奶奶谁也不认识,唯独能叫出你的名字……她说,“这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让我意识到付出的每一份耐心和爱,都能得到真诚的回应。”
“对我个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户口,更是上海对我们养老护理职业的一个认可。”她说,这意味着在上海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是有价值、被尊重的。上海尊重并珍视每一个奋斗的、为城市添砖加瓦的人,也用务实举措支持养老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8
2025-08-29
2025-08-29
2025-08-29
2025-08-29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