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西安市阎良区关山街道乡村振兴实践观察
自“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施以来,我省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农村稳的乡村。
6月24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阎良区关山街道北冯村、樊家村、关山村,深入了解这三个村庄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民生为根本,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升级”再到“治理创新”,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图景的生动实践。
北冯村
“甜蜜产业”串起乡村振兴链
石川河畔的北冯村曾是典型的农业村庄,如今因“甜蜜产业”声名远扬。走进村庄,千亩甜瓜田连绵起伏,秦龙乳业现代化厂房矗立其间,一幅农工融合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前种甜瓜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科技加持和产业链支撑,日子甜得很!”甜瓜种植户冯鸿说,现在通过智能温室大棚控制面板可以实时查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土壤墒情数据,能更好地进行甜瓜种植管理。
得益于滴灌系统和智能温控技术,冯鸿今年种植的甜瓜甜度、亩产较去年都提升了不少。
北冯村党支部书记冯尚堂说,目前,村里探索出以党建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主线、以甜瓜、樱桃、相枣、羊乳四大产业为支撑的“1+1+4”发展思路,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2个,带动本村甜瓜种植面积2000多亩、樱桃种植面积650亩、千年古相枣林500亩。此外,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生产线最先进的羊乳深加工企业秦龙乳业年产羊乳10万吨,年产值达8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
“目前,我们以乡村旅游为主线,以甜瓜、樱桃、相枣、羊乳四大产业为支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冯尚堂说,产业兴旺发展为北冯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新的治理模式则让这份“甜蜜”真正渗透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亏了乡贤商事会,让咱们村通天然气的难题这么快就解决了!”村民王大娘摸着崭新的燃气灶,脸上满是幸福笑容。
北冯村创新“长廊议事”“乡贤商事”“瓜农说事”机制,用1元聘金聘请10名乡贤担任村庄发展顾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庄重点事务管理。在村里谋划天然气入户时,面对部分家庭安装费用困难一事,乡贤商事会主动出击发动各方力量,最终募得资金220万元,实现全村天然气免费入户。
从产业振兴到治理升级再到文旅赋能,北冯村每一个变化都化为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千万工程”红利在这片土地上结出实实在在的果实。
“现在每个周末都有研学团队来,孩子们在甜瓜文化馆学知识、在相枣林体验采摘。”冯尚堂说,村里依托四大产业打造了甜瓜大道、枣影广场等景点,吸引了100多人回乡创业办起农家乐、民宿、夜市等,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收入超过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65万元。
樊家村
生态赋能激发古村新活力
与北冯村相邻的樊家村,依傍石川河与温泉河,这座传承着仰韶文化基因的古村落,正以生态治理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振兴之路。
“以前村里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污水管网全覆盖,厕所也改到了院里。”年届七旬的村民张大爷说。
自“千万工程”实施至今,樊家村采取多种形式、多方联动,把村庄卫生、农户院落整洁、村民健康作为建设幸福、美丽、宜居新农村的一件大事,推动村庄卫生环境持续升级。
“今年以来,依托石川河、温泉河生态基底,樊家村打造‘两河环绕’景观带,清理河道3公里,种植生态植被5000平方米。”樊家村党支部书记周伟峰介绍说,村里实施“八清一改”以来,260多户村民家庭厕所全部改造,建成4个污水处理站,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如今樊家村绿化覆盖率达55%。
筑牢生态底色为樊家村产业破局提供了发展契机,产业融合创新实践正推动这片热土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双向赋能。
在樊家村和牧农业园区,“畜-沼-果”生态循环模式让葡萄种植亩产效益提升了30%,新瑞冬枣合作社带动了50多人就业。
“我们整合70亩碎片化土地成立合作社,第一年就给村民分红5万元,此外还盘活42.14亩工矿用地,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城乡融合试验田。”周伟峰介绍说,村里还依托仰韶文化义和遗址,规划遗址保护展示区,年接待研学团队500余人次。
“土地入市怎么分?分红方案咋定?这些都得让村民说了算。”周传峰说。
据介绍,樊家村新修订了《议事协商方案》,将土地入市、分红方案等重大事项纳入民主协商机制,化解了矛盾纠纷12起,村民参与治理率达90%。村里还建立起“村干部+组长+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2023年,村里新增就业岗位20个,村民人均增收超2000元。
产业振兴热潮推动治理思维的革新。“我们把民主协商的基因融入发展血脉,让每个村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决策参与者、成果共享者”。周伟峰说。
关山村
古镇新生演绎商贸新传奇
作为关山街道驻地村,关山村自古是渭北要地,明清时期曾被誉为“渭北长城”。如今,这座千年古镇在“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正以商贸为脉、文化为魂焕发出新的生机。
“护城河修好了,古镇风貌一条街建起来了,晚上还有夜市逛。”关山村党支部书记于健康站在通惠大道上,指着两旁的仿古建筑说,“村里完成了护城河改造、笼式球场等项目,建成‘三纵五横’道路网,天然气入户率达95%,建起40家便民商店、8处寄递物流点、3处应急避难场所,特别是‘雪亮工程’实现全覆盖让村民安全感十足。”
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不仅重塑了古镇面貌,更为商贸经济的复苏搭建起坚实舞台,为关山大集千年商脉在新时代注入发展新动能。
“每月逢三、七、十就是关山大集,现在有了夜市一条街,商户达300余家。”于健康说,村里整合了12户集体门市租赁,年收益达10万元,开设夜市带动了50多人实现就业。此外,村庄还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甜瓜、蔬菜种植680亩,农业生产总值超849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
商贸繁荣为关山村发展注入经济动能,而坚守文化根脉则为古镇精神魂魄。
“每年村里都给新考上的大学生举办欢送会,这是我们坚持10多年的传统。”于健康指着村史馆里的照片说,关山村明清时有社学、书院,民国时有四维中学,如今建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建成法治文化一条街,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关山街道农业农村科负责人王永进说,近年来,街道围绕“一带两区三路、多点开花”布局,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推动村庄从“环境美”向“发展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
北冯村的“甜蜜产业”,樊家村的“生态治理”,关山村的“古镇新生”,三个村庄的蜕变不仅是阎良区乡村发展的鲜活注脚,更是陕西“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如今的三秦大地,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时代的答卷。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上一篇:三代人砥砺奋斗 深山里茶茂鱼跃
下一篇:陕西省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活动举行
相关阅读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