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口袋公园让城市边角地变市民“幸福角”
近年来,哈尔滨市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以见缝插绿、升级改造等方式盘活城市小微空间,让昔日的城市空间“边角地”变身居民身边的“幸福园”,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见缝插绿,高效推动口袋公园建设
今年,哈尔滨计划通过精细挖掘城市边角地块等措施,新增口袋公园10个。
口袋公园的建设,选址是关键。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边角地、拆违腾退土地等“小而散”的地块,这些地块往往被忽视,甚至成为环境治理的难点。哈尔滨市对这些地块进行全面排查,合理规划,将街角空地、拆除违建后的场地等改造成口袋公园,让原本闲置的空间焕发生机,化零为整地为城市增添绿意。
哈尔滨市在口袋公园的选址上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特点和居民需求,让每一处口袋公园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位于南岗区永兴路与铁晶街围合区域的一处口袋公园,700多平方米的彩色广场点缀着造型简约的休闲座椅,植被葱郁,市民在园内悠闲漫步。
多重作用凸显,激活城市“微活力”
聚焦公众需求缺口,是选址的重要考量。哈尔滨市系统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优先选择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盲区以及群众需求大但公园绿地总量不足的区域。在老旧小区集中、人口密集但周边公园稀缺的地段建设口袋公园,能够极大地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健身等需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福利。
同时,口袋公园的建设还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在老旧小区、商业街区、背街小巷等更新改造和新社区建设前期,同步规划口袋公园,使口袋公园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大格局。
尤其在哈尔滨市老城区,土地资源稀缺,难以建设大型公园,口袋公园凭借自身小巧灵活的特点,见缝插针地融入城市各个角落。它为建筑密集区域增添了自然绿意,缓解了城市的局促感,填补了社区公共空间不足的短板,优化了社区空间布局,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均衡、合理。
紧邻社区建设的口袋公园,为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了锻炼、游乐、休闲、互动的绿色空间。邻里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不断增强,让社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20
2025-08-12
2025-08-12
2025-08-12
2025-08-12
2025-08-12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