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新区探索“公建民营”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近日,在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举办的敬老游园活动上,工作人员带领长者们练习八段锦,既舒展身心又传承文化。这样的活动该中心每月都要举办多次,成为许多老人期待的日常。
清新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9万余人。聚焦人口老龄化挑战,清新区以改革思维推动养老服务体系迭代升级,通过创新“公建民营”模式运营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构建起区、镇、村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让养老服务真正走进家门、融入社区。
“三级网络”全覆盖
“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这里的养老服务项目多、价格实惠、人员专业,还有各种活动,我们都很喜欢。”每当提及家门口的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韦伯总是赞不绝口。
清新区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大民生事项,建立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民政、卫健、财政、人社等多部门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同时,每年从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不少于55%的资金,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2023年,清新区以广东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区镇村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建成全区首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当地政府每年投入运营费用90万元,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提供各类养老服务超9万人次,服务范围辐射全区。
聚焦构建“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棋牌室、康复理疗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设置,并联合市场主体、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办声乐班、书法班等“长者学堂”,让老年人享受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
“每天,我们几个姐妹都约着到中心玩,唱歌、练书法,日子过得很充实。”家住建设路的刘阿姨笑着说。
以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标杆,清新区成功孵化建成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综合养老服务站24个,并逐步向楼盘小区和行政村延伸,建成小区综合养老服务站和行政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目前,一个以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引领、镇中心为枢纽、社区站为基础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已初步成型。
“公建民营”优服务
专业运营激活养老资源
清新区大胆创新,在运营模式上探索“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路径。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专业养老集团运营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方面导入企业先进的运营标准、管理体系和服务资源,为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注入专业活力;另一方面,政府对运营方的基本养老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引导其完善服务功能。中心制定“八好”服务标准,建立涵盖15大类、59小项的养老服务清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沐浴幸福”特色服务品牌是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大亮点。该服务每年提供100个免费名额,由专业助浴师上门为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孟姨因瘫痪卧床多年,其丈夫年迈无力协助洗浴,专业助浴师上门服务后,他感慨道:“工作人员专业又细心,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此外,为满足家属临时无法照护或节假日出游、家政服务人员过节休假等短期托养照护需求,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推出日托及临托服务,为部分家庭提供“喘息”服务,解决燃眉之急。
在餐饮服务方面,清新区依托优质餐饮企业资源,建成长者饭堂21间。收费标准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个人自付一点“三个一点”模式,走“公益化+市场化”路线。日常餐标为15元/餐,补贴对象自付费最低6元/餐,既实现企业保本微利,又让老人负担得起,推动长者饭堂可持续发展。
“家人要上班,白天家里就我一个人,买菜做饭很不方便。”以前黄伯经常为一日三餐发愁,浸潭镇的长者饭堂开始营业后,他就成为这里的常客。“每餐只需花几元钱,就能吃到二荤一素一汤的餐食,这可比家里做饭方便多了。”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04
2025-09-04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