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九联村:环境蝶变 产业兴旺 绿美成风
平坦宽阔的村道上,孩童们骑着单车开心地追逐嬉戏;兰花基地里,主播热情洋溢地向观众介绍基地盛开的“东方美人”;“四小园”旁,三三两两的村民正悠闲地散步闲聊……这些生动而温馨的生活场景,拼成了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九联村践行“百千万工程”三年的非凡图景。
九联村。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九联村以“人居环境整治”点亮颜值,以“柠檬兰花产业”激活引擎,以“绿美典型村建设”升华内涵,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振兴之路。
众治篇:板凳连心聚民力
“推动典型村建设不只是镇村干部的事,最关键要把村民积极性发动起来!”九联村党支部书记江桂优点明了破题关键。为改变“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局面,九联村从两个方向着手发力: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村干部带着倡议书,走进326户村民家中,搬来矮凳方桌,与村民“身挨身坐,心贴心聊”。这种零距离的“板凳会”,取代了会议室里的隔阂,让干部能真正听到村民的心声。同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座谈会,村里广泛收集民意,凝聚共识。还向家家户户发放了《我为“百千万工程”出主意》倡议书和《致村民的一封信》,号召每一位村民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在一次在陀村新村的“板凳会”上,一个小女孩拉着村干部的手,仰头认真地说:“叔叔,我也想投票!我想在平平的路上骑自行车!”一个简单的心愿,让村民们深受触动,纷纷在倡议书上签下名字,主动承诺要当好“百千万工程”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
童声激荡的承诺,迅速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动能。村里成立了典型村培育工作小组,以《重点任务清单》《一村一表两清单》挂图作战。通过每日调度、20余次推进会攻坚,80余个规划落地难题迎刃而解。责任到人、目标量化、进度可视的双重根基由此夯实——既托举群众参与热忱,更锻造高效执行体系。
绿美篇:点“绿”成金绘底色
生态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九联村以绿美行动为纽带,将村民对家园的热忱转化为具体实践:随着800余人次村民踊跃参与“我为家乡种棵树”主题活动,樟树、桂花等3100余株乡土苗木扎根沃土,“党员先锋林”“双百林”等5个主题林错落而生;更令人动容的是,村民自发筹集8万余元绿化资金,为家园添绿赋能。如今,4个凝聚集体智慧的绿美示范节点稳步推进——这些由村民亲手播种的绿意,正将愿景绘成推窗见景、出门入画的鲜活风景线。
绿意不仅在新栽的树林里蔓延,更融入村庄改造的点滴细节中。以陀村为例,昔日的破旧泥砖房被拆除后,摇身一变成了开阔的小广场和小公园。新栽的树木点缀其间,新添的休闲娱乐设施与之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乐于停留的绿色公共空间。这样的变化在全村悄然发生:绿化美化面积累计增加了6800多平方米,2160米的生态步道延伸开来,31个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四小园”点缀在房前屋后。这些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面貌与“颜值”,更将盎然的绿意和生态福祉真切地延伸到了村民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九联村的典型村建设构筑起坚实而亮丽的生态基底。
人居篇:全域提升焕新颜
漫步如今的九联村,曾经“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刻板印象早已被刷新。村“两委”深知,生态之美离不开人居之美的支撑。借着武江区“打擂比武”的强劲东风,九联村掀起了一场人居环境整治的全民行动,决心彻底改变旧貌。
整治的号角率先对准那些裸露着砖墙、饱经风雨的“赤膊房”——这些房屋不仅外观陈旧杂乱,更暗藏防火防水的隐患。在村委动员与“板凳会”凝聚的共识推动下,28户村民自发加入改造行列,亲手为家园“梳妆换装”:外立面粉刷一新,墙体裂缝精心修补,挡雨披檐悄然加筑。一户带一片,短短数月,63间“赤膊房”褪去旧裳,披上整洁美观的“新衣”,为资源盘活赋能乡村振兴再添亮丽一笔。
同步推进的公共设施升级,则直击村民日常痛点:新修的1503米排水沟终结了雨污横流的顽疾,科学布局的垃圾投放点提升清运效率,公厕等设施维护升级让生活便利度显著跃升。从房屋到街巷,从私宅到公域,这场由民需驱动、民力参与的改造,正将“痛点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如何让来之不易的“颜值”常驻?九联村在陀村新村创新推行“积分制”与村规民约融合机制:村民随手维护环境可攒积分兑换奖励,村规民约则内化爱护家园的新风尚。乡风文明与移风易俗宣传同步深入,叠加“回头看”自查机制及时解决环境隐患,确保整治成果“看得见、守得住、可持续”。
产业篇:双链融合富乡邻
夏末秋初,九联村千亩柠檬基地绿波绵延——3万株无籽青柠树如毯铺展,昔日的低洼荒滩蝶变为“绿色银行”。通过流转近千亩撂荒地引入韶关泰清农业公司,总投资600万元建成1000亩种植区,也为本地80多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
产业的融合与延伸,是提升价值链的关键。泰清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九联村生态禀赋优越,我们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下一步重点是做好柠檬深加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此,泰清公司建成了一座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柠檬深加工厂房,配备了总价值约160万元车间、冷库以及选果机等核心设备,生产柠檬片、柠檬茶、柠檬饮品、柠檬辣椒酱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其中,重阳强镇富村公司牵头基地和詹氏蜂蜜创新推出的“安和柠檬蜂蜜水”备受好评,目前已售出1万余瓶。与此同时,基地还谋划发展集柠檬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柠檬经济”,结合在千亩蔬菜基地修建观光栈道等举措,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人才的回归与科技的支撑。“家乡变好了,我要让她更好!”带着这份对故土的眷恋,青年创业者冯清文回到九联,创建了“花慕兰”兰花基地。如今,200亩土地上,特有的“梦香妃”品种兰花长势喜人,年产值突破了千万元,还带动了百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更富生机的,是田间地头的“数字跃迁”:种植户们化身主播,在葱郁的基地里、自家的屋檐下架起手机。镜头前,兰花的幽雅姿态与清香仿佛穿透屏幕,俘获天南海北的爱花人。这场“直播+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九联兰花撕开广阔线上市场,更让传统种植业迸发出数字时代的新活力,实实在在拓宽了乡亲们的增收渠道。
同在这片沃土上,另一处沉睡的资源正焕发新生。原九群学校的闲置校舍,经韶关市番灵饲料公司投资200万元改造,蜕变为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蔬菜分拣车间。这里配备现代化分拣包装设备,日处理大夫前村蔬菜基地的6万斤新鲜蔬菜,经高效加工后直供东莞、广州等大湾区商超。车间运营更直接带动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3000至5000元,为乡村振兴写下鲜活注脚。
如今的九联,柠檬园翻碧浪,产业路联村落,蔬菜车间昼夜忙,房前屋后花果香。面向未来,九联将持续厚植生态本底、做强特色产业、淬炼治理效能,让绿水青山持续产出金山银山,为广东乡村振兴刻下闪亮印记.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4
2025-07-14
2025-07-14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