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县:大棚经济鼓起群众腰包
盛夏时节,静宁县八里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排排日光温室与钢架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各类高原夏菜有序产出,丰收画卷徐徐铺展。
走进该园区的西红柿、黄瓜等日光温室大棚,西红柿已经陆续成熟,黄瓜分批采摘上市,羽衣甘蓝长势良好,生机勃勃。园区从育苗、施肥、除草到采摘、分拣等各个环节,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优先聘请周边村民务工,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我有种蔬菜和大棚蔬菜的管理经验,应八里蔬菜基地邀请,在这里工作。我负责的是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蔬菜种植技术,在这里的收入还是可以的,一月是三千多到四千元。”务工人员史红生说。像史红生这样的村民,正是园区“优先聘用周边村民”机制的直接受益者,而这一机制的背后,是园区全链式产业布局的支撑。
据介绍,八里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该镇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众种植优势打造的一处集种植培育、蔬菜生产和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全链式现代产业园区。园区分三个区块,第一个区块为设施蔬菜种植区,第二个区块为食用菌智慧方舱,第三个区块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三大区块互补联动,形成“蔬菜种植—食用菌培育—良种繁育”的循环产业链。
示范园紧盯助农增收目标,全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产业联合党委,负责产业规划,运营管理等工作。园区负责人司金平说:“我们八里现代蔬菜产业园有暖棚100座,塑料拱棚200座,主要种植的是西红柿、黄瓜、辣椒。今年总产值能达到200万,产量能达到100吨,吸引周边务工人员100多人。接下来,我们主要打造采摘体验园,进一步吸引游客来采摘体验,为村集体增加收益。”
该园区是静宁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缩影。今年,静宁县坚持“三区三带”蔬菜产业布局,持续优结构、提质效、延链条、强供给,着力构建集现代育苗、绿色基地、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安全追溯等环节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蔬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确保全县蔬菜总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7-15
2025-07-15
2025-07-15
2025-07-15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