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项改革硬核出击!“北京服务”东城样板这样“炼成”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自2018年以来,东城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迭代升级,累计推出改革举措千余项。2025年,东城区围绕6大环境推出181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擦亮“紫金服务”金字招牌,探索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东城实践”。
京津冀营商环境更加协同公证服务“全流程标准化”
走进位于安定门外大街的东方公证处,整洁明亮的服务大厅里,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井然有序。作为北京市公证行业首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在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东方公证处近日正式通过试点项目验收。
“现在办公证就像网购一样方便,可以随时扫码查看公证书后续办理进度,公证流程‘心中有数’。”正在办理涉外公证的李女士说。她的良好体验源于东方公证处建立的93项标准体系,其中66项为自制标准,首次实现了公证服务“全流程标准化”。185项公证实现“最多跑一次”,部分法律关系简单的公证事项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值得关注的是,在东城区的支持下,东方公证处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其编写的《京津冀公证服务标准化可行性分析调研报告》荣获“京津冀公证行业大调研优秀文章”。其创新的“遗嘱继承+赠与合同+居住权协议一揽子定制公证”模式,被评为“京津冀公证行业大调研优秀案例”,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东城经验”。
市场环境更加“智慧”图纸预审助力餐企“轻装上阵”
东城区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机制,为新入驻餐饮企业快速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平均办理时限压缩90%,实现“准入即准营”。这项改革将食品经营许可、牌匾标识审批、排水许可等跨部门事项整合为“一件事”,通过全面重构业务流程,东城区将餐饮经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拆解细分,统一申报入口,规范申请材料。
“原本担心赶不上开业,没想到1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北和友商业管理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样的高效率得益于“图纸预审+现场踏勘”服务机制,在审批后台,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智慧勘验系统”进行远程核查。“我们创新推出‘图纸预审+智能勘验’模式,企业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交后厨设计图纸,专业团队提供预审服务。提前指导企业规范后厨布局等关键环节,从源头提升审批通过率。”工作人员一边操作系统一边介绍,“目前二次现场核查智能化占比已达80%以上,申请材料压缩60%以上,审批时限至少缩短5个工作日。”
法治环境更加“可预期”知识产权保护实现“行政+司法”协同发力
“以前维权要跑好几个月,现在几天就能解决,还不用担心执行问题。”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感慨道。2025年4月,该公司通过东城区新推出的“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维权机制,快速拿到了23万元赔偿。以往,企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维权,自身因被侵权造成的财产损失均无法及时弥补。如今,区市场监管局和区法院联手打造了“一站式”维权服务:若双方就商标侵权纠纷达成调解意向并申请司法确认,区市场监管局将启动行政调解程序;达成协议后,区法院最快在48小时内完成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这个机制就像给企业开了条维权‘快速路’。”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在调解过程中征询当事人司法确认的意愿,法院提前介入同步审核司法确认所需材料,两项工作同时进行,两个部门密切配合,可以说行政调解和司法确认同时完成,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提升了企业维权效率。”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标志着东城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和司法确认融合工作机制正式运行,也标志着北京市商标侵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解决首例案件落地。
政务环境更加“多元”“紫金智服”打造数字服务新体验
“早上刚在平台咨询的问题,不到十分钟就得到了3个部门联合答复。”某外资企业负责人对“紫金智服”平台的服务赞不绝口。这个集成了38个部门、142名专员的线上服务平台,已成为东城区优化政务环境的“金字招牌”。
“紫金智服”平台上线以来已服务企业89家,解决各类问题90余项,促成银行贷款1500万元,开展线上会议370余次,服务1573余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东城区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我们就像一个‘数字店小二’,7×24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平台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值得一提的是,平台配备17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有效解决了外资企业的沟通障碍。通过“一企一群”的服务模式,企业可以随时与多个审批部门直接对话,实现“秒回应”“零距离”。
投资贸易环境更加“自由便利”离境退税激活老字号新活力
作为全市首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东城区聚焦前门、王府井等百年商圈,推动吴裕泰、稻香村、老铺黄金等12家老字号企业纳入离境退税名录。王府中环作为集中退付点,创新实现“全程退税、一点通办”服务模式,可受理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开出的申请单。“外国游客在前门大街买完稻香村,就可以把退税现金装进口袋。”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东城区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1.93亿元,同比增长221%;离境退税额达2095万元,同比增长221%;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8415份,同比增长296%,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这些数字背后,是老字号企业借势“出海”的生动写照,更是东城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
数字和人文环境更加“生动”多元共治焕发老城新活力
漫步朝阳门南、北小街,昔日的封闭绿地已成为市民休闲的“慢行步道公园”;4.6公里的朝阜路林荫文化漫道,成为城市新景观。东城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建成9处停车场和2处立体停车设施,新增停车位886个、共享停车位1517个,完成50条道路1700个电子车位建设,有效缓解“人车交织”难题。区城管委还创新探索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创新开展“共益·创生”行动,组织113名设计师与50余家商户结对改造,将历史元素巧妙融入门脸设计,带动商户自筹资金41万元,打造出独具韵味的“活态博物馆”商业街区。
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181项改革任务的逐步落实,“北京服务”的东城样板将更加清晰可感。下一步,东城区将重点推动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落地见效,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东城力量。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