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定远:“小工坊”铺就“共富路”
一袋袋黄豆被流水线吃进去,经过蒸煮、磨浆、点膏、放花等程序,一张张层厚薄如纸,色泽微淡黄,咀嚼筋而香的千张从机器里吐出,经过工人称重后,打包送往冷库降温并临时储存,当天即通过冷链物流车发往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城市……这是笔者在定远县三和集镇“奋豆者”工坊生产车间看到的繁忙场景。
在三和集镇党委的牵线下,大陈村依托乡村振兴产业园、就业车间等场地,以“村集体+公司+农户”为发展思路,与定远县利农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奋豆者”工坊,让当地的大豆等优质农产品就地精深加工,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我们这每天要用3万斤黄豆,生产出2万余斤千张、1万余斤素鸡等豆制品,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工坊负责人吴祥军介绍说,为了确保大豆的品质和稳定供应,工坊与200余家种植大户签订大豆“种植+销售”协议,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除此之外,工坊还带动稳定就业75人、季节性用工200余人,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74万元。
近年来,定远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全市深化村企联建、打造“共富工坊”试点为契机,按照“党建引领、需求对接、产业互补、互促共赢”原则,优选产业关联度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与村结对,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党支部+合作社”等模式,积极培育来料加工、产业服务、定向招工、电商直播、农旅融合等类型的共富工坊,引导企业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注入乡村,推动乡村将资产、资源、生态等要素融入企业,真正把村企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形成产业联农带农、村企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在张桥镇,镇党委依托轻纺产业园,组织全镇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立镇级强村富民公司——安徽兴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党支部+强村公司+企业”的模式,与滁州市千丝露纺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变废为宝”工坊,为入园企业提供物业、废料回收等服务,年营业收入达4000余万元,实现当地4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带动每个村(社区)年增收20万元。
为了支持共富工坊发展,定远县编制“共富工坊政策一本通”,涵盖用地、资金、培训等10余项惠企惠农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农惠农专项信贷产品,调动更多资源支持“共富工坊”建设。该县创新“信用村+信贷”模式,累计为27家工坊发放信用贷款8400余万元。组建本土“专家服务团”,遴选50名产业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开展技能培训11场次,培育工坊“新农人”“乡创客”152名,为共富工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共富工坊不仅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协同共富发展的新路,还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由‘强村夯基’向‘强村富民’跃升。”定远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共富工坊”27个,覆盖18个乡镇、106个村,累计助村增收1800余万元,带动稳定就业1200余人、季节性用工900余人,人均年增收5.5万元。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下一篇:“无废油库”力擎“无废城市”建设
相关阅读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2025-06-3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