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邢台市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八:任泽区西固城镇后大宋村
一、基本情况
任泽区西固城镇后大宋村,位于任泽区南部,在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处。村庄共有1149户3778 人,党员96名,村民代表35名;村庄面积936亩,耕地面积5030亩;产业以种植业为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村党组织领导有力。后大宋村党组织,班子团结协作,工作机制规范,切实发挥了对村级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作用。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三方会谈办实事”治理模式,凝聚村“两委”、居民代表和优秀人才代表三方力量,在议事决策中严格执行“集、议、决、督”流程。“集”是广泛征集需求,梳理需要讨论决定的事项;“议”是围绕事项,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决”是代表举手表决,通过投票确定干不干、怎么干等问题;“督”是参会群众有权对所决议事项的进度和结果进行监督,确保决议事项得到有效落实,确保群众广泛参与村内事务。村党组织牵头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党员带头落实责任、联系群众,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村民自治依法规范。后大宋村不断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丰富议事协商形式,村务监督机构积极发挥作用。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得到广泛宣传,深入人心。积极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优秀人才代表定期召开工作会谈,广泛收集居民关于本村全面提升的意见建议,立足实际,引导党员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助推和美乡村建设,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建立由15人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村务决策、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双平台公开机制,每月定期发布村务财务信息,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
(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村“两委”干部能够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村“两委”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联合镇司法所定期举办“法治培训”,邀请律师和调解专家围绕《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案例教学,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在村内的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宣传栏,常态化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村级调解室整合老党员、退休教师等力量,运用“情、理、法”融合方式化解纠纷,自2021年以来,成功处理家庭、债务等各类矛盾35起,村民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高。
(四)文化道德形成新风。后大宋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建立道德评议和激励约束机制,积极营造崇德向善、邻里和睦的文明乡风。村内建成功能完善的村史馆,系统展示村庄历史变迁、民俗文化、先进人物事迹等,成为村民忆往思今、传承文脉的重要场所,有效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与集体凝聚力。同时,还创新推出“以槐为媒”公益相亲品牌,针对农村青年婚恋难题,利用春节返乡期组织线下互动和婚恋辅导,三年累计服务200余名单身青年,成功促成26对牵手。该活动采取“线上匹配+线下联谊”相结合模式,持续开展家风讲座、集体婚礼等延伸服务,倡导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推动树立文明婚俗新样板,获评市级移风易俗示范项目。村史馆的建成与公益相亲活动的开展,共同构筑起后大宋村文化滋养、道德教化和风尚引领的新平台,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理念深度融合,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助推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生机。
(五)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后大宋村制定清晰可行的村庄发展规划,多方发力,使村庄发展充满活力。一是积极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政策扶持”合作模式,集中流转土地560亩,发展规模农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就业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精准发力,系统推进暖心民生工程,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创新开办“爱心暑托班”,村“两委”统筹资源,招募本地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全托管服务,有效破解留守儿童暑期看护与教育难题。目前已惠及300余户家庭,既缓解家长照料压力,又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形成“爱心接力+暖心托管”可持续服务模式,是乡村教育扶助与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推行“党建+共享食堂”养老服务模式,切实解决高龄、空巢及特殊群体老人“吃饭难”问题。食堂分设便民区和公益区,便民区早、中、晚餐实行低价普惠;公益区对70岁以上老人半价,对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免费。村集体每年投入15万元补贴运营,配备3辆送餐车为30余名行动不便老人上门送餐,日均服务超200人次,实现老年助餐全覆盖。该模式不仅满足基本就餐需求,还带动23名村民就业,构建“食养+心养”相结合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四是村内常态化组织开展广场舞等健康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六)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后大宋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和合说事室”为抓手,不断完善基层矛盾调解机制,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营造出安居乐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村内设立“和合说事室”,整合村干部、老党员和全村18个村民小组等多方力量,主动排查,及时介入家庭、邻里常见纠纷,通过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矛盾就地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同时,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文明乡风深入人心。经过持续努力,全村已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信访案件,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村内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来源:社会事业科 编辑: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季含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2025-09-23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