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畅销国内外 银川冷凉蔬菜火成热产业

2025-07-31 来源:网络

  盛夏的银川,大地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铺展开来。田间地头,采收的农人指尖轻快翻飞,沾着晨露的蔬菜堆满筐篓;分拣车间内,贴着“妙选银川”标签的纸箱在冷库中码成整齐方阵;新翻的田垄上,滴灌带旁的二茬菜苗正吮吸着黄河水——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正把“冷凉”的天然禀赋转化为火热的富民产业,让塞上鲜蔬的清香飘向全国,远达海外。

  资源禀赋 自然馈赠的产业根基

  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蔬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中,“资源禀赋”这一优势被众多蔬菜产业专家与全国各地经销商频频提及。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是我国蔬菜优势产区,这里引黄河水灌溉且土壤无污染,不仅产量高且品质优良!”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的评价掷地有声,他认为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打造高品质蔬菜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鲜明而良好的形象。

  宁夏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蒋雪琴特别强调了宁夏独有的气候优势:“无霜期绵长、日照时间充裕、昼夜温差显著,这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宁夏蔬菜的独特风味。”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里光照足利于光合作用,温差大利于养分转换,降雨少抑制了病虫害的滋生,还有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弱碱性土壤,加之冬季休耕带来的生态修复,更让这里的蔬菜自带‘绿色认证’。”宁夏冷凉蔬菜产业联合会会长李后学深入剖析了宁夏冷凉蔬菜不可复制的“风味密码”。

  作为宁夏冷凉蔬菜的核心产区,银川已搭建起“四季常青”的供应体系:冬春时节,设施大棚产出的番茄、辣椒、西芹、茭瓜等蔬菜错峰上市;夏秋两季,露地种植的白菜、西蓝花、甘蓝、萝卜则成为“北菜南运”的主力军。2024年,全市瓜菜种植规模稳定在73.6万亩,年产量超182万吨,其中70%经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大城市。目前,当地瓜菜品种涵盖茄果类、叶类菜、西(甜)瓜等十几类上百个品种,基本实现“四季不断档、长年有鲜菜”的供应格局。

  “我们的蔬菜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采收高峰期每天有数百台运输车从宁夏发往全国各地。”李后学在银川深耕蔬菜产业30余年,见证了这一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他回忆道:“过去,我们得跑到一线城市挨家挨户拜访、请教、对接,努力让他们了解我们的产品;如今,我们能把采购商请过来,让他们实地感受宁夏的风土气候与产品品质。”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的转变,背后是银川冷凉蔬菜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跨越。

  链式突围 全产业链的破局之路

  资源禀赋之外,银川也积极探索出蔬菜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近些年,银川锚定“五八”强首府战略,以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创优为核心抓手,用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构建起优质农业全产业链。

  在贺兰县常信乡张亮村的宁夏兴耘驿站蔬菜现代集配中心,一套“种植—加工—冷链—销售”的全链条体系正高效运转,让银川的新鲜蔬菜跨越山海,端上了迪拜人民的餐桌。

  “自去年5月起,我们每周都向迪拜发送鲜菜,截至目前总量已达134吨。”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文涛介绍,企业依托8000亩自有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了5.2万亩蔬菜,品类涵盖西蓝花、番茄等20余种,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产业链集群。

  这种“链式思维”正在银川遍地开花。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加强冷凉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引导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优势区域聚集,产业链条不断健全、产业集聚度逐步提高、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更加紧密,全市冷凉蔬菜规模化经营、商品化处理、优质种苗生产能力已走在全区前列。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实施“夏菜南下、冬菜北上”战略,着力构建品牌矩阵,一年四季因时安排,早中晚熟科学搭配,实现按季节上市,分品种销售,蔬菜产品的商品性得到大幅提升,成功培育出银川供港蔬菜、西(甜)瓜、越夏番茄等一批品质上乘、享誉市场的特色产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逐步成形。

  一组亮眼数据印证着银川冷凉蔬菜发展的强劲动能:通过在外地设立专销档口,并依托“宁夏精品中国行”等活动持续发力,银川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目前已有70%的蔬菜远销国内外市场;全市已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农业产业强镇6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5个,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越来越多的“银川造”蔬菜进入全国供应链。

  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燕敏分享的一组数据同样振奋人心:“目前,集团旗下批发市场每日流通的宁夏冷凉蔬菜已近2000吨。”她介绍,自2018年“宁夏小青仔”(小油菜)叩开上海市场大门后,越来越多的宁夏冷凉蔬菜端上了上海市民的餐桌。如今,菜心、芹菜、西蓝花等品类后来居上,正逐步构建起多元丰富的夏季供给体系。孙燕敏说,未来企业将不断加深合作,将越来越多的优质蔬菜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科技赋能 绿色技术的提质密码

  小小一盒番茄,凭什么卖到158元?

  在日前举行的贺兰县首届优质番茄品牌推介会上,来自宁夏巨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送的小番茄拿下全场“最佳番茄”的荣誉,更在随后的现场拍卖中拍出158元的高价,成为全场焦点。

  宁夏巨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技研发、良种培育、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走进位于贺兰县立岗镇的宁夏巨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园,仿佛走进了一个农业“创新试验场”:品种繁多的蔬菜争奇斗艳,既有挂满枝头的彩色番茄,也有叶片舒展的特色生菜。在园区智能温室里,滴灌系统精准地为每株作物输送水分,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着温湿度与光照,工作人员正通过手机终端调试生长参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科技的活力,每一株幼苗都承载着农业创新的密码。

  近年来,该企业立足宁夏,聚焦番茄、辣椒、西甜瓜等作物资源收集与科研商种,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企业合作,持续提升自主研发种业“芯片”力度,在宁夏、海南、云南等地建成4处育种基地,目前已收集优质种质资源6000余份、创新材料2000余份,年配育种组合2500余个。凭借硬核科研实力,企业成功培育出番茄、豆类等优质、抗逆、高产的瓜菜新品种100余个,获国家审定登记品种48个,植物新品种权26项、实用新型专利5件。

  这样的科技变革正在银川全域推进。近年来,银川市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建设施蔬菜基地推广应用番茄、辣椒、黄瓜等主栽蔬菜优良品种,集成推广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蚯蚓生物、“三零”绿色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等绿色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提升了瓜菜作物单产水平,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科技与农业的碰撞传递出产业创新发展的强烈信号,充分展现出银川冷凉蔬菜产业向“新”而行的决心。

  在科技赋能下,“银字号”农产品凭借独特的地域风味与卓越品质,在全国市场中崭露头角。深圳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赖赣峰表示,银川的菜心、小番茄、西蓝花等品种凭借出色品质,成为粤港澳地区市民的餐桌“常客”。他说,目前深圳蔬菜协会近200家会员单位,均已在宁夏布局采购网络;不少会员更直接投资建设万亩级种植基地,构建起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优越的品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纷至沓来。赖赣峰表示,企业也计划在银川等地拓展智能温室项目,将宁夏的优质果蔬推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挖掘奋斗故事,记录攻坚脚步。7月29日,“奋力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集中采访活动在银川启动。数十名媒体记者深入商场商圈、项目工地、企业车间,用镜头捕

2025-07-31

  盛夏的银川,大地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铺展开来。田间地头,采收的农人指尖轻快翻飞,沾着晨露的蔬菜堆满筐篓;分拣车间内,贴着“妙选银川”标签的纸箱在冷库中码成整

2025-07-31

  银川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四项创新举措被自治区住建厅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4项举措分别为:迭代升级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以&ld

2025-07-31

  7月25日,自治区政府、全国工商联在银川共同举办“共享合作新机遇 共建美丽新宁夏”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宁夏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2025-07-31

  7月29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我市在长江生态环境保

2025-07-30

  7月29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召开二季度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6月,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3.4万人、同比增长2.4%,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

2025-07-30

  根据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近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巡视重庆市工作动员会召开。中央第二巡视组组长孔圣根作了动员讲话,对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决策部署、

2025-07-30

  暑假期间除了外出游玩,不少市民选择走进图书馆和书店开启“充电”模式,避暑纳凉之余,感受浓浓书香。  户外酷暑难耐,图书馆内清爽宜人、安静舒适。在定陶区图书

2025-07-3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