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一堂夜校课,万千生活味

2025-07-24 来源:网络

  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有多抢手?新一轮报名通道开启的瞬间,服务器就被蜂拥而至的流量“撞”得发烫,屏幕上的课程按钮刚弹出,就被鼠标箭头们“秒光”,那热闹劲儿堪比顶流演唱会开票。一门门课程眨眼间从“可报名”变成“已售罄”,这沸腾的抢课潮,恰恰道出了它对普通人的独特魔力。

  这份热度背后,藏着城市对美育的深层期待。近日,徐汇区乐山党群服务中心就举行了一场沾着烟火气的座谈会。徐汇区信访办、区文旅局、徐家汇街道联手,把街道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艺术爱好者们都请了过来。大家围坐在圆桌旁,话题全绕着市民艺术夜校打转——2025年全市开办500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已被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节点,如何让这一惠民工程真正走进市民生活,成了当天讨论的核心。

  要让夜校扎根生活,首先得让课程接住大家的真实需求。“能不能多开些老年人用得上的课?比如把高血压防治掺进健身操里,学完就能照着练,多实在!”退休的邵家宝刚开口,几位银发代表就频频点头。另一边,田林街道的年轻人也凑了过来:“现在网上的化妆师、道具师很吃香,短视频里随处可见他们的作品,夜校能不能开这类课程?”尤其是园区里扎堆的二次元企业正缺技能人才,课程若能对接市场需求,既能满足年轻人的兴趣,又能拓宽就业路,可谓两全其美。还有人关注课程难度:“零基础的摸不着门,学了半截的想进阶,不如像切蛋糕似的分个基础班、进阶班。”

  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碰撞,更让课程清单变得鲜活。“徐汇有这么多老洋房,弄堂里藏着不少海派故事,开个沪语课、老建筑探秘课多带劲!”你一言我一语间,课程表像被施了魔法——禅意插花与数字艺术设计并排,八段锦的慢悠悠挨着女团舞的节奏感。徐汇区文化馆馆长戴菲菲边记边笑:“大家的建议让我们明白,课程设计既要扎根文化土壤,把海派风情、历史故事这些‘老宝贝’传承好,又要紧跟时代潮流,回应不同年龄层的多元需求。无论是红色主题课程的爱国情怀,还是对接市场的技能培训,抑或是兼顾健康与兴趣的特色内容,最终都要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生活角落,让每个市民都能在课表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课程再好,还得有触手可及的学习场景。“我们舞蹈团总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有的地方却空着,太可惜了!”舞蹈爱好者张晖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困境。徐汇区文化馆工作人员王娜回应,目前已有39个教学点位加入夜校资源矩阵,涵盖各街镇文化活动中心、高校场馆、社会机构等,但分布不均的问题仍需解决。“可以把课堂搬进园区、楼宇、15分钟生活圈里!”有代表提议,纳入更多园区、写字楼,让白领“下楼即上课”。

  场地之外,专业力量的注入同样关键。“徐汇有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这些‘近邻’,能不能请更多专业青年教师来夜校?”此外,“市民讲师团”的想法也得到认可——从学员中发掘艺术达人参与教学,形成“人人为师”的良性循环。

  解决了“学什么”“在哪学”,还要琢磨“怎么让人学得更起劲”。有人提议建立“艺术积分”激励机制:上课签到、完成课程可累积积分,积分能兑换文化场馆公益票、文化活动门票等,既让学习有动力,又能促使更多人参与文化活动。针对上班族时间碎片化的特点,还有人建议结合市民艺术日校,在工作日午间开设“午间一小时”“都市午茶”等课程,让“没时间学”的借口难以成立。这些创新举措,精准回应了市民参与艺术学习的现实痛点,更折射出城市美育的深层逻辑:唯有以人性化设计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壁垒,以激励机制激活内生动力,才能让艺术教育走出“曲高和寡”的困境,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精神滋养。

  艺术夜校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个市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无论是挥毫泼墨的快意,还是翩翩起舞的自在,都是城市夜晚最动人的风景。据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介绍,这些建议将被详实记录并吸收优化,纳入相关上海“十五五”文化规划。或许不久后,当你在社区学沪语、在园区练瑜伽、用积分兑换演出票时,会想起这场夏日座谈会——正是这些细碎的声音,共同拼凑出了城市艺术生活的模样。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稳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离校后接续服务的新阶段。日前召开的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聚焦

2025-07-31

  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有多抢手?新一轮报名通道开启的瞬间,服务器就被蜂拥而至的流量“撞”得发烫,屏幕上的课程按钮刚弹出,就被鼠标箭头们“秒光”,那热

2025-07-24

  不用写论文,也能拿学位。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如今迎来验收时刻。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已有67人以实践成

2025-07-24

  7月的一个午后,雨丝飘落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白嘎乡小学。在宿舍楼下,记者见到了27岁的英语教师曹惠。她穿着简单的白色上衣,扎着马尾。2020年7月从大

2025-07-24

  盛夏时节,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的麦冬田里,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们体验劳作。不远处的“护苗学堂”里,一堂关于“伟大抗战精神”的思政课正在进行。

2025-07-24

   【新闻随笔】  作者:李晓  眼下,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如约“上新”,大学新生相继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近几年的通知书“花式”百出:有的典雅古朴,有

2025-07-24

  4年,1460个晨昏,人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志存高远、师范报国。”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风雨操场举行的首届“优师计划&rdquo

2025-07-18

  为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相关工作。通知指出,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聚焦重点人群

2025-07-18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