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沃土 聚焦下一代健康成长

2025-07-18 来源:网络

  作者:熊璋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列为重点任务。为落实这一战略部署,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25年5月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与《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提出“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素养”,“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安全高效、公平普惠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人工智能教育,尤其是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中,必须确保教育性、科学性、安全性三大原则。

  一、 人工智能教育的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在教育活动中,为实现育人目标所必须遵循的“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和基本准则,其核心是确保教育过程符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标和规律,促进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传递的统一。人工智能教育,尤其是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教育性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智能向善”的核心理念。“立德树人、智能向善” 本质上是让人工智能教育回归 “育人” 初心,使智能体不仅成为知识传递的工具,更成为品德塑造的助手、伦理实践的载体。这一过程需要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技术设计者等多方力量的同向同行、共同协作,在技术创新与教育本质之间寻求平衡,践行 “以智育人,以善塑魂” 的核心理念。智能体对于学生定位为“成长协作者”“德育辅助者”“情感陪伴者”,做有温度的智能体,辅助学生学习的同时感知学生情绪,强调道德诚信的同时培养健全人格;智能体对于教师和家长定位为“教育协作者”,成为教育新生态的积极要素。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核心目标。以全面成长为核心目标的人工智能教育,本质上是将人工智能教育覆盖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不能把智能体融入教育的过程局限在智育范围,德育上的价值观和智慧社会责任塑造;智育上科学精神和科学潜质的培育;体育上打造强壮的身体、坚定的意志和健全的心理;美育上传承中华文化的从容和优雅;劳育上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果实。最终实现从 “教知识” 到 “育全人” 的教育范式升级。

  坚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属性。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一部分,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建设之路,而人工智能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教育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属性就是服务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建设。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是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要求智能体的设计不仅聚焦于课堂教学效率,更需站在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高度,在教育公平中筑牢强国根基。

  二、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在教育活动中,为实现育人目标所必须遵循的科学精神、教育规律的价值导向以及基本准则,其核心是确保教育过程符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标和规律、促进素质教育与落实“双减”政策的统一;促进教育创新与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统一;促进“因材施教”与过程性评价优化的统一。人工智能教育,尤其是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科学性原则。

  发展素质教育、坚定落实“双减”政策。素质教育是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的实践载体和关键体现。“双减”政策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通过破除应试教育壁垒、重构教育生态,共同服务于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一根本目标。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服务素质教育、为落实 “双减” 政策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优化教育供给、重构学习生态,可以有效服务 “减负提质” 的目标。

  支撑教育创新、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守正创新是当今教育界非常重要的追求,守正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理法则,共同作为教育创新的前提和根基,让教育创新成为有源之水和有根之林。智能体融入教育是技术赋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拔苗助长是其中关键的要素。

  赋能“因材施教”、探索过程性评价优化。人工智能智能体擅长多源数据融合和动态建模,通过梳理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资源访问、数据收集、方案设计等)、生理数据(专注点、专注度、专注时长等)、情感数据(情绪表达、身体语言、微表情等),通过机器学习构建学生知识图谱、能力画像,制定个性化的目标、方案和路径。建立学习者自适应学习任务、预警学习风险、生成教学建议,并实时评价、反馈、迭代和优化。

  三、人工智能教育的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在教育活动中,全面保护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隐私安全所必须遵循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准则,其核心是确保教育过程全方位维护学习者的安全权益,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习者安全的统一。人工智能教育,尤其是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安全性原则。

  首先是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中的“安全至上”原则。智能体是一个具备自主决策、环境交互与学习能力的系统,在融入教育过程时,“安全至上” 原则需围绕其特有的自主性、交互性与学习特性,构建覆盖技术、伦理、数据、心理等维度的防护体系。在规划与设计之初,就必须秉承“安全至上”的原则,包括不伤害学习者、不误导学习者、不泄露学习者隐私,给学习者全方位的安全。对学习者异常行为的预警、报告、疏导也是“安全至上”的一个侧面。

  其次是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中的可信、可检验、可追溯原则。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时,可信、可检验、可追溯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框架,三者需贯穿智能体设计、应用与优化的全生命周期。可信是安全的目标;可检验是风险防控的技术保障;可追溯是应急响应和亡羊补牢的必备措施。

  再次是智能体融入教学过程中的及时优化原则。人工智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智能体也不例外。智能体融入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基础是系统自身的安全,必须不断健全自身、抵御恶意攻击,不断迭代和优化,才能适应教育场景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暑假该如何安排?近日,一项关于暑假安排的问卷调查显示,42%的家长给孩子报3个兴趣班以上,不少家庭为此投入不菲。也有不少家长放弃暑假班,选择了“诗和远方”。或

2025-07-18

  作者:熊璋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列为重点任务。为落实这一战略部署,教育

2025-07-18

  近日,灵川镇中心卫生院组织志愿者化身“反诈导师”,走进灵川中心小学,以一场充满童趣的“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金融知识讲堂,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反诈学习之旅。

2025-07-17

  以红色教育淬炼初心,以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7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丝路·逐梦”实践队走进新疆库尔勒“西柏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

2025-07-17

  近日,三亚市教育局召开2025年暑假工作会议。会议安排部署学校教育教学、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教育、防性侵、学校体育场和泳池开放、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校园基础设备保障

2025-07-16

  暑假来临,不少学生希望通过兼职丰富经历、赚取零花钱,却不料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记者从北京市反诈中心获悉,近期已发现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

2025-07-15

  为拓展山区儿童视野,点燃艺术兴趣,培育文化自信,丰富课余生活,中国地质大学志愿者团队携手“星愿树”公益项目组,于近期走进云南省彝良县发界小学,开展了一场融合自然探索与非遗体验的特色支教活动

2025-07-14

  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华学院”)立足自身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校园空间形态的创新变革。学院提出新校园规划应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空间模式单一、功

2025-07-14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