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大理苍山野生菌被指遭游客掠夺式采摘:有人“掘地三尺找菌子”,官方称将加强巡护

2025-07-05 来源:澎湃新闻

  “大理的野生菌,马上要被游客采绝了。”7月1日晚间,一篇讲述大批量游客每日进入云南大理苍山掠夺式采摘野生菌的帖文引发热议。2日下午,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回应澎湃新闻称,每个卡点都有人员在值守,游客违规进入苍山核心区、缓冲区将会被罚款,会加强巡查巡护。

  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认为,若游客毫无节制且不遵循科学方法上山采摘野生菌,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中还包括一些正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

  社交平台上的帖文

苍山上的野生菌被指遭掠夺式采摘

  据前述帖文中介绍,上苍山采菌活动兴起于2024年,起初系一些游客自发组成团队,并聘请当地人担任向导。今年,“野生向导”们发现商机后,便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发帖揽客,6月份以来,上苍山采菌子成为到大理旅游“必打卡”项目,“每天进入苍山采菌子的游客数量保守估计都有上万人。”

  帖文指出,有游客手持铁耙在树林中掘地三尺找菌子,森林地面的落叶层被反复刨开,致真菌深藏地下的菌丝被太阳曝晒后死亡,这种商业化掠夺式采摘严重破坏了野生菌的生长环境。

  澎湃新闻以“苍山”和“菌”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上检索发现,多名网友分享了带孩子在苍山捡菌子的收获和“爆筐”经验。此外,也有多条招揽游客上山采菌的商业笔记,有多人在评论区询问价格。

  一名“领队”告诉澎湃新闻,暑期将至,报名上苍山采菌的游客很多,每位成人收费198元,15岁及以下的儿童价格为99元。

  7月2日,网友发帖称“苍山采蘑菇对生态破坏已进入了恶性循环”,主路附近的蘑菇已不会生长,只能前往更深的野路,呼吁用原地拍照替代采摘。领队素质良莠不齐,对于虎舌兰、水晶兰这类受保护的植物遭受破坏的行为,也不加以约束。

违规进入苍山核心区将罚款1000元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大理苍山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南端与滇中高原的接合部,地处三江水系分水岭的复合地带。每年都有人在苍山失联或遇险,苍山的危险主要是气候和地形两方面的因素造成:苍山地区气候多变,即使夏天也会有气温骤降至几度的情况,而且山中多云雾,常年有雨,能见度很低,导致探险者难以辨清方向;苍山目前大部分地方都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山谷、悬崖、峭壁林立,几乎无路可循。

  “只要抓到,罚款金额在1000元以上。”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已关注到网上的信息,苍山每个卡点都有护林员、巡查巡护人员在值守,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一定会制止,接下来会加强巡查巡护。

  工作人员表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为复杂,人类居住和自然保护区交错在一起,洱海和苍山中间夹杂着五个镇,村子周边自由地会生长出野生菌,本地人也会进行采摘食用。在缓冲区或核心区发现有人员违规进入的情况,将会严格按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澎湃新闻2024年9月曾报道,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理市苍山分局、大理市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禁违规进入苍山的通告”,明确严禁违规进入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片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违者处1000元-5000元罚款。

  “这个不是好事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若众多游客毫无节制且不遵循科学方法上山采摘野生菌,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中还包括一些正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杨祝良还担忧,当落叶层被反复挖掘后,其中的菌丝会因暴露在太阳下而死亡,这对野生菌的生长会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危及到树木,因为它们处于共生关系。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草木郁郁葱葱,花朵静静盛开,空气清新干净。漫步其间,有种置身花园的错觉。其实,这是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

2025-07-08

  “大理的野生菌,马上要被游客采绝了。”7月1日晚间,一篇讲述大批量游客每日进入云南大理苍山掠夺式采摘野生菌的帖文引发热议。2日下午,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回应澎湃新闻称,每个卡点

2025-07-05

  6月30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十四五”前四年,宝鸡市全口径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2.5%,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目标的92.5%,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25-07-05

  7月1日,环保博主“渔猎齐哥”发视频称,在江西赣州会昌县,当地有一条叫深水的小河,河水白天比较清,而到了晚上就淌黄水,导致河床都被染黄,疑似有企业排污导致。2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当地生态环境局了解

2025-07-04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8.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优良天数142天,同比增加13天。水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向好,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

2025-07-04

  近日,晋州市马于镇开发园区排污问题引发周边村民强烈不满,排放出的污水散发的恶臭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据了解,自2025年7月3号起,马于镇开发园区疑似排污管道出现异常,大量散发着刺鼻气味的

2025-07-04

  6月30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书面通报3起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主要涉及重金属排放超标、非法倾倒和处置危险废物。

2025-07-04

  2021年12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黄河陕西韩城龙门段长期非法倾倒大量废渣,黄河干流河道生态环境遭受损害,环境隐患突出。典型案例通报后,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

2025-07-04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