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衢江山农”赋能共富新实践 之江农业园区以“寿光模式”撬动乡村振兴

2025-06-27 来源:潮新闻

  清晨的阳光洒在衢江区高家镇的田野间,一排排双膜棉被保温拱棚泛着银光,棚内藤蔓缠绕、辣椒挂满枝头。这番景象背后,是衢江农投集团联合山东寿光、物产中大打造的高家未来农业园区,以“寿光模式”为支点,撬动传统农业转型,并通过“衢江山农”区域公共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寿光经验“嫁接”衢江山水

  衢江地处浙江西部,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乌溪江Ⅰ级水质、72.9%森林覆盖率,却因传统农业“低小散”长期制约发展。农户分散种植、技术落后、销路不畅等问题,使优质农产品难以转化为高附加值。

  “我们想通过引入山东寿光的成熟经验,解决衢江农业的‘卡脖子’难题。”衢江区农投集团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徐林峰介绍,高家未来农业园区由物产中大、寿光产投和衢江农投三方联合运营,一期投资7000万元,建成4.5万平方米高标准联栋大棚,并配套未来农业展示中心、分拣中心等设施。园区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寿光模式”实现“共富”,即以技术赋能、订单农业和品牌化运作,带动农户增收。

  寿光模式的“魔力”在于其50余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园区将寿光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引入衢江,并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特性进行改良。例如,通过添加稻壳松土、微量元素调节,使土地更适宜种植番茄、黄瓜、丝瓜、辣椒等高附加值作物。

  “过去衢白椒3月下旬才上市,如今棉被大棚让采摘期提前一个多月,错峰销售让价格翻倍。”之江农业副总经理茅冠磊告诉潮新闻记者。数据显示,原先亩产基本的价格在2~3万左右,经过寿光模式的培育之后达到了7~8万,且品相更优、损耗率更低。

  走进园区的展示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数据。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作物需求自动调节水量,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配送养分……这些“黑科技”让种地变得高效而精准。

  技术的革新不仅体现在生产端,更延伸至销售链。园区采取“公司+农户+订单”的模式,由衢江农投统一收购农户产品,物产中大负责对接全国商超和生鲜平台。

  之江农业创新推出“共富合伙人”模式:农户零成本承包大棚,企业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支持,收益按比例分成。一期已有20名农户加入。“我们提供统一育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农户只需按标准种植,我们包销产品并保底收购。”衢江山农品牌负责人姜超解释。这一模式降低了农户的投入风险,预计二期将吸引周边50余户农民参与。

  高家未来农业园区的成果,正是“衢江山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缩影。自2018年成立以来,“衢江山农”整合霞光葡萄、土鸡蛋、紫山药、小黄姜等农产品,通过统一包装、全产业链运营,打造从“菜园”到“餐桌”的全流通平台。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种好菜,更是让衢江农产品‘走出去’。”姜超表示,未来,衢江山农品牌将与明康汇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以销定产”保障农户收益。园区生产的辣椒、番茄等产品冠以“衢江山农”标识,销往全国。

  在这里,“衢江山农”不再只是一个品牌,而是科技赋能、品牌引领、百姓共富的生动诠释。当寿光的智慧遇见衢江的山水,当传统的农耕插上现代的翅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正在三衢大地徐徐铺展。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家门口的污水井排污管道堵住了,污水都漫到路上了,社区能不能处理下?”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依山郡小区居民前来社区寻求帮助。经调查了解,因连日下雨,污水井

2025-06-27

  清晨的阳光洒在衢江区高家镇的田野间,一排排双膜棉被保温拱棚泛着银光,棚内藤蔓缠绕、辣椒挂满枝头。这番景象背后,是衢江农投集团联合山东寿光、物产中大打造的高家未来农

2025-06-27

  阳光洒在衢江区富里万亩水田的阡陌之间,连片的稻田泛起粼粼波光。这里不仅是衢州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更是“衢江山农”区域公共品牌的实践样本。通过整合万亩水

2025-06-27

  记者日前走进浙江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见一批批新产品正在下线装箱,即将发往全国各地。2025年以来,企业持续深耕过敏原脱敏治疗领域,以“创新加速度”抢占行

2025-06-27

  4月,茶饮品牌“茶百道”推出的“径山抹茶系列”产品销售火爆。上市前5天全国售出超140万杯,在近7000家茶百道门店中排名销量第一。

2025-06-19

  日前,宁波市展开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的推介工作,各区(县、市)不乏好的做法,给人启发。

2025-06-19

  晨光初露,慈溪坎墩街道三四灶村的青石板路上,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穿透薄雾,如同一曲古老的歌谣,唤醒沉睡的村庄。“这声音我听了一辈子,也敲了一辈子。”86岁的老石匠胡长根坐在小竹椅上,布满老茧的手

2025-06-19

  近日,威坪镇横塘村的黄金茧收购现场一片繁忙,满载黄金茧的车辆络绎不绝。农户们笑逐颜开,工作人员熟练地完成卸茧、检验、称重等流程,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

2025-06-19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