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立体防控 共筑平安
随着主汛期到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降雨量明显增加。针对今年入汛早、降水多、旱涝急转明显、强降雨频发等实际,红河州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筑牢防汛救灾“红色堤坝”。入汛以来,全州安全应对16轮强降雨过程,党员干部下沉一线1.05万人次,转移群众5435人次,无人员伤亡。
红河州前移防汛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健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分级科学制定“防、抢、撤”工作预案,细化党组织、应急队伍及党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流程与责任分工,由135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应急召集人,136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应急联络员,把党员干部、各族群众、社会力量组织起来,确保预警叫应直达一线、紧急状态“一呼百应”。
红河州整合公安、消防、应急、林草、电力、通信等部门力量,建立由81名专家组成的水旱灾害防御抢险救灾专家库以及59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防汛抢险救灾专业队伍,成立11支抗洪抢险排涝专业队,全部处于临战待命状态。州县乡三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类组建应急支援队、抢险救援队、志愿服务队等党员应急动员队伍,村(社区)党组织统筹辖区党员、驻村干部、民兵等力量,“一村一队伍”组建2156支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确保应对紧急事件时能及时发动。
红河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组织专家对州、县、乡、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干部开展各类防汛减灾培训1725期20.24万人次,督促各县市开展综合演练349次、群众转移避险演练6933次25.42万人,有效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根据山丘地区人员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要求,实行点对点提醒叫应、户联户群防群治,紧盯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薄弱环节,强化险情汛情综合研判和应对处置,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实行一天一联系,针对32个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隐患点、171个山洪灾害高风险区、57个暴雨高风险区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明确178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1357处山洪灾害危险区的监测巡查责任人,确保险情早发现、隐患全排除。
入汛以来,红河州开展州级防汛会商调度9次,州县两级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2次,发布“1262”精细化预报604期、预警提示40次,叫应叫醒各级防汛责任人1.57万人次,排查整改隐患问题66个,通过党政担责、逐级负责、干部尽责、全民参与的立体防控体系筑牢防汛救灾“红色堤坝”。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上一篇:楚雄州创新为侨服务举措
下一篇:推动怒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7-29
2025-07-29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