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文明实践四级网络助力乡风文明“满格续航”
今年以来,昌都市建立健全文明实践四级网络,通过阵地延伸、品牌孵化、人才赋能三大举措,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神经末梢”。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1万场,吸引20.4万人次参与,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昌都市将阵地建设作为文明实践的基础工程,通过构建“中心一所一站一点”四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实现11个县(区)、141个乡镇(街道)、1151个村(社区)全覆盖,成功打造江达县岗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精品线路、“网红打卡点”以及卡若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社区食堂”等文明实践主题空间,激发全民参与主动性,将文明阵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场景。
在品牌孵化方面,昌都市积极开发“文明实践+”项目矩阵,让文明实践更具活力与温度。通过健全“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新思想,让农牧民群众“听得懂”“坐得住”“传得开”;创新“文明实践+比赛活动”模式,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以“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计划、日常有活动”为目标,开展7大类33项系列群众性文体竞赛活动,把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干部群众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构建“文明实践+红色教育”模式,依托“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多维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昌都市通过搭建“乡乡有擂台,村村出能手”实践舞台,挖掘出芒康县葡萄种植能手嘎玛、丁青县82岁匠人扎嘎等各行业优秀乡土人才,并将他们吸纳为文明实践工作骨干。这些骨干活跃在基层一线,讲述红色故事、传授技艺,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格局。如今,昌都市文明实践已构建起群众参与、资源整合、服务精准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链。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上一篇:山南市多举措推进湿地保护工作
下一篇:为高原医疗人才培育拓宽路径
相关阅读
2025-07-01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