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雄安

雄安“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2025-06-06 来源:网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发的绿色建材技术与北京科技大学研发的建筑多能供能技术,形成新型城市低碳解决方案;北京交通大学的4D打印及软体机器人技术开拓了柔性智造新维度……日前,以“智汇雄安 创领未来”为主题的“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活动现场,来自北京10所高校的14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

  科技成果转化并非易事,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雄安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何能高效运转?“创新链”与“产业链”如何无缝对接?

  答案就藏在“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生态机制和“五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

  一项项覆盖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成果之所以能找到产业化接口,得益于雄安新区构建的协同生态机制。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雄安集团开放应用场景,高校输出原创技术,资本注入资金活水,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实现了“找技术有高校、找场景有清单、找资金有渠道、找服务有专员”。

  “未来我们将深化与高校的多维度合作,一方面通过派遣科研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接收技术人员进修培训等方式强化人才资源联动,另一方面共享高校科研平台与实验设备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载体。”中核华辉公司副总经理孙广伟说。

  雄安新区构建的“五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正在形成完整闭环。在原始研发端,围绕空天信息等三大重点产业链,搭建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平台等基础设施,同步布局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等12家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环节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五大高端产业,依托雄安科创中心等实体推进验证平台建设。小试、中试阶段建成集成化验证中心,配备创新服务、科技研发、中试加速、企业孵化及人才实训复合功能。成果转化环节依托高新区专业载体,打造空天园、未来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最终通过开放智慧城市、生态治理等场景,为成果转化提供应用支持。

  雄安新区已建立科创中心、中试基地、软创街区等10余个创新平台。同时,以政策、场景、资本、服务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链,助力越来越多创新成果在雄安落地转化。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在雄安新区雄东片区“零工驿站”服务柜台前,42岁的回迁居民李兰正在向工作人员询问近期招工情况。通过职位筛选,她最终选择了一份社区养老护理工作。这看似寻常

2025-06-0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发的绿色建材技术与北京科技大学研发的建筑多能供能技术,形成新型城市低碳解决方案;北京交通大学的4D打印及软体机器人技术开拓了柔性智造新维度&he

2025-06-06

  5月23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一条主干道旁,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产品经理袁云磊通过笔记本电脑,召唤隐藏在路边智慧灯杆里的“空中巡检员”。  &ld

2025-06-06

  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决赛就要开赛啦!今年的决赛将在下周一也就是6月9日,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开赛,持续时间21天。  这一次,共有981家企业团队的1191项作品晋级

2025-06-06

  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整合业务资源,推动北斗短报文、高精度基础设施等业务资源有序集聚;“两客一危”用上“雄安造”北斗室内外连续定位模

2025-06-06

  为充分发挥文化名家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提升新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6月5日,关仁山文学艺术名家工作室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揭牌。  “雄安新区文脉深厚,长久以来,诞生了

2025-06-06

近日,在雄安新区启动区西北片区,一座集运动健身、亲子活动、文化展陈、生活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中绿里健康生活馆正式开放。

2025-05-29

  眼下,雄安起步区第五组团大学城配套一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里将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提供完善配套功能。

2025-05-28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