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消委会警示:警惕“高薪兼职”背后的培训贷陷阱
近期,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消委会)、消费质量报消费维权工作站连续收到14名大学生遭遇配音培训消费贷款套路的消费投诉,反映自己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刷到“高薪兼职”“零基础速成配音师”“包接单保收入”等广告后,被诱导办理分期贷款购买培训课程。当发现课程质量低劣、实际服务内容与宣传承诺严重不符要求退款时,均遭遇到各种阻碍,最终遭受损失。
官方调查
接到维权工作站情况报告后,省消委会介入调查。5月19日,省消委会分别向包含四川钦合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霖诚飞耀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星希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四川道和益智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涉诉公司发出了《消费争议调查通知函》,4家公司均未反馈信息和配合调查。其中,前三家公司均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经检索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上的投诉情况发现,从2024年4月16日至今,全省共有166起类似情形的消费者投诉和咨询,投诉消费者涉及全国31个省市,涉及金额92万余元。被投诉商家利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虚假诱导宣传,主要针对缺乏社会经验的高校学生群体,导致此类兼职培训贷泛滥,危害性很大。
惯用套路
据调查,该类行为主要有以下模式化侵权手法:一是通过“零经验”“日结300+”“免费培训”“保底收入”“时间自由”等营销话术,用高收益为诱饵吸引关注,诱导消费者为虚假机会买单。其中,配音、剪辑、插画等行业是重灾区。二是以“专业不符”“需专项技能认证”“基础薄弱无法胜任”等理由贬低消费者现有能力,通过制造焦虑感迫使消费者接受高价课程。三是吹嘘培训贷款为“公司垫付”“分期无压力”“正常流程”等刻意回避贷款风险,让消费者常在不知情下“被贷款”。四是以“先学后付”“零首付分期”为噱头,误导消费者签署分期协议,将培训费用转化为金融债务。
为防范更多消费者掉入消费陷阱
省消委会发出以下消费警示
一是要警惕“高薪”诱惑,拒绝“速成神话”。对“免费培训”“零门槛月入过万”“学完即派单”等夸大宣传保持警惕,选择正规的培训渠道,系统学习。
二是要看清合同条款,拒绝来历不明的分期贷。
三是查验机构资质,拒绝高风险企业。对于社交平台上的广告推广,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经营状况。
四是加强维权意识,拒绝暴力催收。从接触宣传信息开始,就要注意留存各类证据,包括宣传页面截图、聊天记录、合同文本、付款凭证、课程质量不佳的相关证明(如录屏、截图)等。
温馨提示
如遇消费纠纷,与商家协商无果可拨打12345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小程序投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撤销合同并追回款项。面对商家威胁恐吓要勇于维权。涉及暴力催收等严重情况,应及时报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