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巴山风起时,如何追风逐绿

2025-06-23 来源:网络

  近日,巴中通江兴隆风电项目现场,一支97米长、26吨重的风机叶片躺在扬举车上等待起吊,这是该项目33号风机的最后一支叶片。

  经过3小时的紧张作业,叶片终于与风机轮毂平稳精准对接,稳稳立在锥形塔筒上,120米高的巴中首台“大风车”由此揭开面纱,矗立山巅,标志着巴中风电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虽是刚起步,但巴中已有目标——到2027年,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2万千瓦;到203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建成电网智慧化运行体系。

  从“0”开始发展风电产业,巴中有何底气?又有何规划?

  立足资源禀赋 把风留在大巴山

  “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忙碌了快一年。”吊装完成后,项目运管部检修专责苏德军掏出手机,与项目现场负责人李济一起在“大风车”下拍了一张合影。照片上,两张黝黑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李济的手机里,与项目相关的不仅是照片,还有一条条备忘录信息。从微观选址到项目核准、基础施工,再到塔筒及机舱、轮毂安装等,项目的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都记录其中。

  追风,巴中并非心血来潮。“巴中位于四川盆地周边的高海拔山区,风能资源禀赋较好,电力接入和道路交通条件完善,具备开发价值。”巴中市发展改革委能源科副科长程湘介绍。

  数据显示,巴中年平均风速4.0米/秒—8.5米/秒,全市90米以上高度平均风速5米/秒左右,风功率密度1—2级,属于三类风场。“全市技术可开发风电项目总容量达300万千瓦,目前已规划项目装机100万千瓦。”程湘告诉记者,境内除河谷和坝区以外的高海拔山地区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风能资源开发价值。

  按照测风数据及建设实施方案,通江兴隆风电项目选址于鹰龙山两条呈东西走向的山脊,海拔在900米—1300米之间,可用山脊长度为30公里,涉及该县兴隆镇、毛浴镇等5个镇14个村。

  为什么是这里?四川能投兴隆风电项目负责人唐红强道出缘由——之前布局的测风塔数据显示,鹰龙山一带风向和风能密度分布稳定,风能资源及地形地质条件适宜布置风机,“这里能将大巴山的劲风留在巴中。”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7万千瓦,总工期18个月,包括54台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电机组。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4.87亿千瓦时,年产值约1.5亿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万吨,年均向地方纳税约1000万元。

  延长产业链条 迎风踏上新赛道

  看着巴中首台风机吊装完成,项目现场负责人唐俊难掩激动情绪,“这台风机本身也是‘巴中产’。”

  记者了解到,该风机生产于运达股份通江新能源产业园。按照“新能源+制造业”的发展思路,通江县与浙江运达股份达成了“风电开发+风电装配产业园”的合作模式,产业园距离兴隆风电项目仅15公里,围绕风电开发及风电装配产业分两期建设,总投资达6.5亿元。

  目前,一期风电总装生产线项目已建设完成,主要装配5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年产可达200台(套),年产值约20亿元。

  “我们于去年8月生产下线了首批风电机组,辐射四川、重庆、贵州、甘肃等地。”唐俊告诉记者,今年3月以来,产业园集中精力装配生产兴隆风电项目的风机,希望项目早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南江大河5万千瓦、通江洪口20万千瓦、通江泥溪15万千瓦、南江风力发电二期(预计53万千瓦)以及分散式风电场项目加快前期工作。”程湘介绍,预计到2035年,巴中全市风电装机规模将突破260万千瓦。

  产业链条还将继续延长。“我们还计划2027年投资63亿元,用于建设通江县9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巴中将形成风电开发、风电主机生产、零部件生产、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售后服务、储能等新能源全产业链。

  持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巴中市发展改革委还编制了《巴中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对推进风光资源开发等作了科学规划引领,培育壮大巴中市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清洁能源资源开发。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市内资源,促进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推动风电产业延链补链。”巴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罗中荣表示,计划引进风机塔筒生产线项目、关键零部件制造厂商、先进材料龙头企业落地巴中,全力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记者手记

  风拂巴山,未来可期

  客观而言,发展风电,巴中起步并不早,但为了迈出这一步,巴中作了全面准备。

  此前,四川省已有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攀枝花、泸州、广元、达州、巴中、甘孜、阿坝等具备资源开发条件的盆周山区和川西地区有序开发建设风电。

  政策导向明确了,如何发展?巴中也有自己的考量。抢抓东西部协作帮扶契机,巴中牵手浙江运达股份,让风能发展有了资金、技术等要素支撑,开启追风逐绿的新赛道。

  起跑之前,巴中并不盲目。从资源特点上看,当地并非“优等生”,属于以低风速为主的三类风场,如何充分利用风能尤为重要。因此,巴中追风之前先测风,找准风能分布最稳定、建设条件最适宜的地点,让“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可以精准发力。

  如今,一条“从无到有”的风电产业链条在巴中逐渐清晰。通过“风电开发+风电装配产业园”的合作模式,让“巴中产”的风电机,留住巴山间的劲风,形成集风电开发、设备生产、电力储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风能转化成当地的发展动能。

  风电如何更高效消纳?巴中也有考量——将有序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通过建设分布式风电站、灵活高效接入,有效提升农村电网承载能力,促进分布式风电能源就近消纳。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参与基层治理,我们也大有可为。”近日,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路街道举办网约车司机主题党日活动,辖区内的10余名网约车司机党员齐聚一堂,聆听成龙路街道皇经楼社区党

2025-07-01

  近日,巴中通江兴隆风电项目现场,一支97米长、26吨重的风机叶片躺在扬举车上等待起吊,这是该项目33号风机的最后一支叶片。  经过3小时的紧张作业,叶片终于与风机轮毂平稳

2025-06-23

  6月20日6点整,在成都站(火车北站)建设施工现场,随着一声完工,这场持续8.5个小时、作业人员达2000余人的南北站场交替施工圆满完成。  据成都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邓蜀昌介

2025-06-23

  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建设指挥部获悉,近期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南北站场交替施工圆满完成。这也标志着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改建工程整体过半。  成都站位

2025-06-23

  铁路运输,是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物流运输和人民出行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成都加快铁路建设,“钢铁巨龙”四向延伸,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中线、川青

2025-06-23

  6月中旬,随着达州、巴中等川北地区零星分布的散户小麦收割结束,全省2000多万亩油菜和900多万亩小麦已实现颗粒归仓,小春粮油生产收尾。  小春粮油作物收割是全年粮油生产

2025-06-23

  6月20日,第十八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乐山举行,会上发布了《四川省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争全省餐饮收入突破42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亿

2025-06-23

  金沙江大峡谷间,“银线”逶迤。随着最后一组导线在凉山东部完成转接,攀西电网优化改造工程近日全线投运,四川电网迎来一次关键性结构升级:清洁能源外送更稳,省内供

2025-06-23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