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山西省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7-10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后稷稼穑、嫘祖养蚕、神农尝百草等农耕文明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近年来,山西省坚持把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结合起来,探索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创新发展农耕体验、节庆民俗、特色工艺等多元业态,把优秀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让农业文化遗产“兴”起来,让传统村落旅游热起来,让文明乡风树起来,让人情负担降下来,让文体活动火起来,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传播者、受益者,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千年遗产生新枝 文化资源变资本

  6月28日,晨曦初露,稷山县国家板枣公园的千年枣林间已人影绰绰。稷峰镇陶梁村“80后”村民李锦燕正为入住星空民宿的游客准备早餐。她身后,一列观光小火车载着欢声笑语穿行于挂满青枣的枝丫间。“过去卖鲜枣年入不到两万,现在当民宿店长月薪3000元,自家蒸的花馍还成了热销品!”李锦燕笑意盈盈。这片拥有1.75万株千年古枣树的土地,如今因农文旅融合焕发新生——开发“唐宋元明清、同是一颗枣”年份枣,打造“守望千年·只为枣你”国家板枣公园,产值超10亿元,品牌估值达101亿元。

  这是山西省以文化之火点燃乡村振兴引擎的缩影。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山西省深挖后稷教民稼穑、嫘祖养蚕等文化基因,将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资本,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全域振兴”的特色之路。

  2012年,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工作,山西省稷山板枣生产系统、阳城蚕桑文化系统、浑源恒山黄芪栽培系统和长治党参栽培系统(平顺县、壶关县)入选。

  对入选的4项农业文化遗产,山西省予以资金扶持,每项安排100万元,支持深挖遗产价值,拓展遗产功能,培育农遗良品,做好农遗开发利用的“后半篇”文章,让农耕遗产“活态再生”。

  如今,阳城县积极开展蚕桑文化传承人授牌、老桑树挂牌登记、蚕姑庙修复和保护、蚕桑研学等一系列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等措施,让传统蚕桑业大放异彩;浑源县遗产地范围内黄芪面积约28万亩,全县仿野生黄芪六年生及以上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能达到2.5万吨,产值达到7.5亿元;平顺、壶关潞党参产业持续提档升级,初步形成了“中药材+农业”“中药材+康养”“中药材+文旅”等业态融合全链发展局面,实现了潞党参从卖切片到卖口服液的转变。

  目前,山西省有18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名录,居全国第三。山西省成立省级非遗研究院,发布“非遗蓝皮书”,培育乡村工匠(坊),举办“潮生活·晋是宝”非遗购物节,打造“跟着非遗去旅行”品牌,探索“非遗+文旅”“非遗+乡村振兴”等方式,推动保护与开发双轨并行,让珐华器、推光漆器、澄泥砚等更多的非遗瑰宝“走出去”“走得远”。晋城市司徒村汲取千年煤铁文化灵感,复活老手艺人“打铁花”绝技,打造“千年铁魂”文化品牌,已经输出到湖南、江苏等地。

传统村落焕新颜 文旅融合引客来

  当传统村落遇见现代审美,三晋乡村迸发出惊人活力。

  多年来,山西省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古堡康养、乡村体验等产业,将传统村落优先纳入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借助“黑神话:悟空”出圈,山西省启动“跟着悟空游山西古建巡礼活动”,推出主题路线、特优农产品及古建系列文创产品等,实现历史古迹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良户村玉虚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推出文创产品等举措,使古建客流环比激增45%。

  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虽然不大,但村里的古建筑面积就有20951平方米,仅清中前期的院落就有近百处,保存相对完整的有一百多座,列入文保单位的有24座。据当地县志记载,北魏皇帝拓跋焘,曾来苏庄赏过连理枝。该村将传统的“八礼四节”等民俗植入旅游业态,开发“喜文化”,实现了古村院落的活化升级和创新融合。喜镇苏庄婚俗博物馆陈列有各式各样的婚礼吉服、传统婚庆用品、婚俗花馍等。特色地域文化和丰富的旅游业态,让这里的古建筑活了起来、让“喜”文化兴了起来。好多年轻人选择在这里举办婚礼,还有婚庆旅拍、沉浸式戏剧《小二黑结婚》等带动古院落客流增长300%,原本沉寂的古村焕发新的生机。

  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以“古村旧时光”休闲旅游环线为中心,重新修缮了棋盘六院、宣圣庙等文物古建,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设泥塑、剪纸工坊,让游客体验“指尖上的农耕”;运用5G、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原有的蔬菜大棚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了集休闲观光、无人采摘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科技园;建起钱币博物馆,改造供销社,推出独具地方韵味的演出,营造了“釜山1978”大时代风格商业步行古街……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

  左权县作为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将太行山居转化为艺术资源,吸引中央美院等百余院校入驻,其实践更具先锋性。“学生在古村写生,农户变身模特与房东。”左权县《村中画 山间歌艺术写生赋能乡村振兴》入选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成为我省唯一入选案例。

  目前,山西省有111个村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居全国第一;619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居全国第五。这些村庄都是绝佳的资源。

文明乡风拂面来 乡村振兴添动能

  稷山县东渠社区一场“无彩礼、无婚车、无婚庆”的婚礼,简约而温馨,在当地传为佳话;长治屯留区小南村一场3000余名跑者参加的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沿着漳泽湖畔一路进入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以家风引领村风,以村风促进振兴,以活动激发动能。山西省深入挖掘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开展“文明村镇”“出彩人家”等评比活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运城市雷家坡村弘扬德孝文化,不陪嫁妆陪家训,德孝立村做法入选全国“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闻喜县寺底村以楹联文化改陋俗、促村风,让原来的上访村变成先进村。《太行奶娘》《太行山上》等舞台实景剧,弘扬伟大的太行精神,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破陋习树新风,山西省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整治,修订红白理事会制度,指导市县出台约束性标准和倡导性规范,深化12个试点县婚俗改革,树立婚丧嫁娶新风,引导群众崇德向善。长治潞安大鼓《喜事管家》入选全国移风易俗文艺展演优秀作品。吕梁市出台婚庆事宜倡导性标准,提倡零彩礼和低彩礼(比如10001元,寓意“万里挑一”)。临汾市侯马市农村彩礼较整治前平均下降了5万元。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惜福苑康养中心内,“夕阳红调解队”用人生智慧化解邻里纠纷;党群服务中心“阳光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乡风之变激发内生动力——山西省每年万场“村晚”、千场“村跤”赛事,让农民从观众变为主角。“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中,临汾市尧都区泊庄村村民自编自演“村晚”,节目《簸箕节奏》中,村民们端着放着黄豆的簸箕,跟着鼓点声,做出“摇”“簸”“筛”等农事动作,节奏、音调自然流畅,那声音是农民生活的美妙律动。

  实践表明,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交融,当农民真正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乡村振兴便拥有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山西省这片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基因的土地,正以文化星火点燃产业振兴、生态宜居的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7月1日下午,“中鼎物流园—黄岛”X9538次图定多式联运班列鸣笛首发,装载50箱光伏组件的列车将于7月2日17:45分抵达青岛港黄岛站,装船后运往阿曼苏丹国塞拉莱港。该班列将每周常态化开行两列,为山

2025-07-10

  山西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后稷稼穑、嫘祖养蚕、神农尝百草等农耕文明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2025-07-10

  7月3日,记者从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获悉,日前,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党委书记任晓华(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由山西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山西省

2025-07-10

  2025年7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台盟中央原常务副主席李钺锋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李钺锋无期徒刑,剥夺政治

2025-07-10

  7月8日,山西省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025-07-10

  在山西省政务服务中心,有问必答的AI咨询通数字人、助力跨省通办的长三角“一网通办”虚拟窗口……一场政务服务数字化变革正在这里悄然发生。今年以来,山西省政务服务中心以“窗口人工+AI智能

2025-07-10

  7月5日,山西文物气象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佛光寺举行,山西省气象局副局长王文义和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共同为中心揭牌,标志着山西在文物保护与气象服务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山西省气象局总

2025-07-10

  7月7日,记者从山西省人社厅官网获悉,为加快推进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更好保障工伤职工权益,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自2025年4月1日起,在山西各市和省本级组织开展工伤保险跨

2025-07-1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