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阳:小木耳撑起亿元产业链
吕梁山深处,中阳县暖泉镇的田间地头坐落着一排排钢架大棚。早上8点,太阳透过树梢斜射在菌棒上,一朵朵木耳破袋而出,乌黑发亮。暖泉镇关上村村民武小兵正在操作大棚顶部的喷水装置,氤氲的水汽为木耳生长成熟提供必备的湿度条件。
“木耳的生长要经过进棚、养菌、挂袋、浇水、采摘,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照料,温度和湿度适宜了,长出的木耳品相才能好。”到今年为止,武小兵承包了21个大棚,一棚的产量大概2000多斤,每棚收成有1万元左右。
2024年,中阳县种植木耳6831万棒,年产值2亿元,带动脱贫户近4030人增收,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集中连片式的种植,收益大,投资也大。为了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中阳推出“木耳贷”,政府贴息50%,8个月期限,木耳采完后再还。木耳受灾风险大,市场价格波动大,中阳又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阳县支公司推出“木耳险”,政府补贴80%保费,目前木耳险已入保147户6781万棒,入保率达99 %。
自2018年试种4万棒木耳,7年来,中阳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必须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足功夫,做好木耳生产、分级包装、产品加工、废弃菌棒循环利用的链条式发展大文章。”中阳县县长孙燕飞介绍。
作为木耳生产的上游产业链,心言木耳菌棒厂为农户源源不断输送着栽植木耳的菌棒。在全自动化流水线上,棌木、石灰、麸皮、豆粉和钙经过混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和接菌,变成木耳的“培养皿”。“我们的日产量达到了30万棒左右,完全能够满足周边客户的需求。”心言木耳菌棒厂厂长任拥军说道。
中阳县木耳深加工初具规模,在心言木耳公司的展销区,800项农残零检出的有机秋木耳、药食同源的木耳蜜饮、木耳醋、木耳酱、木耳挂面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已经成为中阳木耳品牌直播间的热销品。
“未来,中阳将以‘数字+研发+生产+管理+销售’为链条,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数字化黑木耳产业体系,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我县黑木耳产业新的发力点,通过品牌化建设挖掘更高的产业附加值。”中阳县委书记王峰说。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上一篇:山西:智慧“三夏” 效率加倍
下一篇:“一带一路”上的山西力量
相关阅读
2025-06-24
2025-06-24
2025-06-24
2025-06-24
2025-06-18
2025-06-18
2025-06-18
2025-06-18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