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闸镇“菇”技大比拼:小蘑菇长出乡村振兴“金疙瘩”
“菇”动未来・技能争锋。6月10日,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菌菇种植基地内人头攒动,一场以“蘑菇采摘”为主题的劳动技能竞赛火热开场。30组菌菇种植能手手持竹筐穿梭菌棚,指尖在菌棒上麻利翻飞,鲜嫩的平菇、香菇应声落入筐中,现场计时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宛如上演着乡村版的“速度与激情”。
竞赛紧扣“促技能提升、助产业发展”主题,设置菌菇知识问答、采摘技能赛两大环节。通过“赛中学、赛中练、赛中干”的方式,推动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型,加速农民向技能型产业工人转变。
在标准化种植大棚内,选手们摩拳擦掌,紧张备赛。采摘赛中,选手手法娴熟、眼疾手快,不仅比拼速度,更较量技巧与细致程度;知识问答则考察参赛者对菌菇品种、环境调控及绿色防控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最终,关淑娟、付晓琴,候月芳、韩风琴两队选手凭借出色表现勇夺冠军,成为本地“新农匠”的杰出代表。
比赛中,选手们专注的神情、娴熟的操作、规范的流程,充分展现了高闸菇农日益精湛的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更难能可贵的是,竞赛不仅是比拼,更是一次学习交流的契机,参赛者在较量中取长补短、互促共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农业人才队伍注入了新活力。
“别看这小蘑菇不起眼,可是咱们的‘金疙瘩’!”来自高闸村的菇农关淑娟手捧奖状,满脸喜悦。她见证了蘑菇种植从传统手工到工厂化、标准化的转变。她说:“掌握了技术,懂得管理,收入才更稳、发展才更有希望。”
高闸镇种植菌菇已有20余年,现种植菌菇面积110亩,年产量240余万斤,年产值850余万元,带动本地务工人员6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720余万元,成为促进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高闸镇持续引进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管理,推动菇农由“靠经验”向“靠数据”种植转变,大幅提高了质量和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菌棒生产中大量使用玉米芯、棉籽壳等农业废弃物,实现绿色循环和资源再利用,所产蘑菇因品质优良、供应稳定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售价每斤5元左右。高闸镇高闸村书记扈银芳在活动现场表示:“我们举办此类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以训促用’,不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形成以科技为引领、以技能为支撑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夕阳洒落田间地头,奖牌的光辉映照着欢快的笑脸。这场竞赛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比拼,更是一次思想的启发和产业的再动员。从“会种”到“慧种”,从“靠经验”到“靠技能”,小小蘑菇正在托举起高闸镇乡村振兴的广阔未来。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下一篇:宁夏社科界古文献学学术成绩突出
相关阅读
2025-06-24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2025-06-16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