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开鲁县:开垦之城传薪火

2025-07-15 来源:网络

  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的开鲁县,因“开发三鲁之地”而得名。

  西辽河畔的人们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缔造了层层积淀、根系相通的文明成果。从北方民族驻牧之地到移民屯垦的开垦之城,再到《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战斗过的红色地标,开鲁早已将融合、开拓和红色精神融于血脉。

  今天,小城开鲁续写着崭新故事,为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展现使命担当。

  西辽河畔 文脉赓续

  “小泡子”在通辽市开鲁县不是一个显眼的地名,但以此命名的一座古遗址,却是一处小有名气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4月,开鲁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处包含从新石器时代至辽金多个时期遗存的重要遗址。

  曾参与当年调查工作的开鲁县博物馆馆长马海说,小泡子遗址就如同历史用密语写给后人的一封信,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诉说着西辽河在此孕育的多元文化。

  距开鲁县主城区直线距离几公里外,西辽河静静流淌。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聚后得名“西辽河”,穿越通辽市的开鲁县、奈曼旗、科尔沁区、科左中旗、科左后旗一路向东。

  历史长河中,位于农牧经济交错地带的西辽河畔,上演了一部又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史诗,孕育了璀璨的北疆文化。

  用五千行长诗,叙述七千年历史的《西辽河长歌》的作者之一,开鲁县作家协会主席、诗人燕南飞说,西辽河文化多元融合,这从它两个支流的名字可见一斑:“西拉木伦”是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老哈”则来源于契丹语,是“铁”的意思。

  据《开鲁县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东胡活动的范围,到了汉朝,早期是鲜卑所据,为辽东郡西北部,后属燕北之地。隋朝时候归属范阳节度使管辖,唐朝时候属松漠都督府,以后历代各有归属,直至清朝时期,属热河都统管内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三旗王公领地。

  从漫长历史中一路走来的开鲁,留下时间细密的注脚,一一刻在城市拔节生长的年轮中。

  融合,成为开鲁鲜明的地域标签。

  三鲁之地 春华秋实

  在开鲁县城,旧城墙基址上修建的公路被叫作“环城路”。虽然历经风剥雨蚀的城门和城墙早已不复存在,但当地人仍习惯将“环城路”内叫作“城”里,路外称为“城”外。

  这座“城”,指的是100多年前开鲁县衙所在地。开鲁县的正式篇章,要从1908年开始标记。

  因屯垦放荒之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在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三旗王公领地,设置开鲁县,隶属赤峰直隶州。

  随着建县设治,山东、河北等地大量人口开始涌入开鲁县,村屯增加,人口渐增。移来之民多以租种土地养家糊口。开鲁县,逐渐成为一座移民之城、开垦之城。

  彼时,中原文化的悠悠古韵与科尔沁草原的沃野千里在此相遇,徐徐铺陈出一幅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北疆璀璨画卷。

  100多年来,开鲁人民辛勤耕耘,用锄头和铧犁播种希望、开垦未来,在塞外驻牧之地孕育出厚重的农耕文化,奠定了开鲁农业的坚实根基,使其成为西辽河冲积平原腹地的农业大县。

  金秋时节,绿油油的玉米地与红彤彤的辣椒地在开鲁大地相互辉映,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如今的开鲁县,是“国家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国家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中国北方县域最大的红辣椒生产集散地,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

  古今一心,惟实励新。

  开拓,成为开鲁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品格。

   红色初心 辉映未来

  诞生于1937年的《大刀进行曲》传唱全国,成为鼓舞国人抗日救亡的战斗号角。开鲁县,是《大刀进行曲》的创作者、革命烈士、人民音乐家麦新最后战斗和牺牲的地方。

  走进开鲁县麦新纪念馆,讲解员通过《麦新烈士生平展览》,向我们娓娓讲述麦新在开鲁的战斗故事。

  1946年3月初,麦新被党组织分配到开鲁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委秘书、县委机关党支部书记、城关区区委书记以及县委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等职。

  1947年6月6日,麦新在县委开完会返回途中,突遇敌匪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开鲁县老年文联主席方纲从青年时期开始走访、收集、研究麦新烈士生平事迹。方纲记得,麦新烈士牺牲35年后,到麦新烈士工作过的村里走访,仍能听到当地群众在传唱他当年创作的歌曲。

  “麦新给当时偏远闭塞的开鲁县带来了红色的火种,让群众接受了革命思想,看到胜利的希望。”方纲说。

  麦新牺牲后,开鲁县将他生前工作过的五区命名为“麦新区”(今麦新镇)、万发永村改名为“麦新村”,开鲁县城一条主干道也被命名为“麦新路”。

  历史虽已远去,英雄从未离开。

  麦新将鲜血渗透进开鲁的热土,留下一抹红色的希望,代代相传。

  这抹红,穿越时空,依旧滚烫。这抹红,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感召后人的澎湃力量。

  近年来,开鲁县建成麦新纪念馆、麦新殉难地碑园、麦新烈士陵园等成一体的麦新系列纪念设施,打造县、镇、村三级“红色矩阵”,加强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意表达,推动红色故事“活”起来、红色教育“热”起来、红色文化“火”起来,为打响北疆文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基因,根植于开鲁的城市血脉。

  开鲁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关军说,开鲁县文化底蕴深厚,有以小泡子遗址、辽代古墓等为代表的历史遗存;有以麦新、邢建华等革命烈士为代表的红色精神,有以太平鼓舞、剪纸、皮影戏为代表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

  依托资源禀赋,开鲁县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安排部署,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西辽河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地方发展,为北疆文化建设助力添彩。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我在社区的‘爱心洗衣房’上班,现在也算是靠手艺吃饭,一个月带保险有4000多块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人。”7月10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蓝天街道贾家湾

2025-07-15

  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的开鲁县,因“开发三鲁之地”而得名。  西辽河畔的人们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缔造了层层积淀、根系相通的文明成果。从北方民族驻牧之地到移

2025-07-15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在7月12日至14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内蒙古参展粮油企业与区内外企业初步达成粮油意向性协议300多万吨,其中内蒙古蒙

2025-07-15

  据自治区商务厅消息,今年以来,内蒙古二手车出口在去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1—6月已累计出口二手车5892辆、出口额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7%、49.3%。  近

2025-07-15

  7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下简称自治区防办)获悉,当前,内蒙古已进入主汛期,防汛救灾形势日趋严峻。自治区防办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督促指导各盟市防汛

2025-07-15

  近日,自治区能源局、自治区工信厅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2025-07-15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自治区科技厅日前发布《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重要能源与战略资源”领域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专项立项名单》,5个科技创新重大示范项目

2025-07-15

  今年以来,红山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以技术创新、产业链优化、园区能级提升为突破口,靶向破解产业发展痛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07-1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