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全国首款智慧生态净化岛试航
5月27日,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官山河水域,一艘直径约10米的圆形船体正在缓缓移动,对水面漂浮物展开清理作业。原来,这是全国首款智慧生态净化岛的试航亮相,作为我国水体环境治理领域的智能化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流域生态保护正式迈入“智慧化”治理新阶段。
项目技术负责人张羽介绍,智慧生态净化岛通过模块化架构集成水质监测、蓝藻打捞、生物修复等6大功能单元,清漂及蓝藻收集作业均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远程操控,实时数据同步传输至管理平台;圆形船体设计可实现360度原地旋转,无需大半径转弯即可精准定位治理区域,单日可治理30万至50万平方米水域,作业效率较传统装备提升3倍以上;“光伏+锂电池”清洁能源驱动系统实现零碳排放,白天持续作业8小时后,夜间自动停靠漂浮式充电桩充电,全流程无人化运维模式开创了行业先河。
在空中俯瞰,智慧生态净化岛如同“水上变形金刚”一般,科幻感。专家告诉记者,和传统水环境治理设备功能单一、存在“割裂式”作业弊端不同,该设备可根据不同水域的具体问题,灵活组合治理模块,真正实现“一湖一策”的精准施治。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参与联合研发了这款“十堰造”智慧生态装备,校企共建的“智慧生态装备研发中心”针对水上智能装备自动化控制、AI算法优化等核心技术展开攻关。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吴岳敏介绍,当前设备已实现划定区域内的自动轨迹规划与作业,下一步将通过加装智能传感设备,赋予其主动发现水环境问题并即时处置的能力,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干预”转变。
“智慧生态净化岛的试航是我国水环境治理装备的新突破,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水环境治理装备制造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蔡满堂告诉记者,该装备整合了现代水环境治理的知识体系,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知识的决策体系,构建了“感知-决策-治理”的科学水环境治理逻辑,可实现重要水域管理的主动抉择和动态响应,为实现水环境的“传统工程治理”向“智慧生态运维”的管理范式转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这一成果将推动环保装备的智能化,引领全球生态智慧装备生态产业的标准重构,为解决河湖水体富营养化、难以长治久清等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目前,智慧生态净化岛正处于“边试航边升级”阶段,通过积累海量作业数据优化AI算法,持续提升治理效能。丹江口市正通过新技术赋能治河有“道”,同时着力推动探索治河向“智”河转变的清污净水新思路,构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水新图景。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6-03
2025-05-27
2025-05-27
2025-05-23
2025-05-23
2025-05-23
2025-05-23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