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质增效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作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在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许昌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等方式,构建起“精准、高效、温暖”的救助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质增效。
强化统筹 救助服务水平再提高
7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56元,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的79.43%;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救助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执行,分别达到每人每月不低于910元、723元;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依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档制定,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分别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1/10、1/6、1/3,切实保障好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需求……
近日,许昌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提高的消息让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许昌市连续11年提升城乡低保人员基本生活救助标准,能够惠及全市10.4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提高救助服务水平,许昌市还围绕“一张清单、一本手册、一个驿站、一张网、一个码、一个窗口”建设,绘制社会救助服务清单、编制《社会救助政策应知应会》手册、刊发“小许讲救助”系列短视频,建立社会救助自我评估小程序,在乡镇(街道)现有办事大厅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或依托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转办(介)社会救助申请事项,不断提升基层对救助政策理解度,提高救助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许昌市还聚焦救助人员队伍建设,先后印发《许昌市全面完善村(社区)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救助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在全市范围内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2524名,实现所有村(社区)全覆盖,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创新举措 救助政策体系再完善
“我们探索建立‘1+1+N’(即基本生活救助+持续救助+拓展救助)的‘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个人实行定期定量发放临时救助金,多部门参与提供就业、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阶段性、分层分类保障支出型困难家庭基本生活。”襄城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4月,襄城县民政局被确定为“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揭榜挂帅单位”之一,入选“探索临时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课题。
围绕分层分类实施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许昌市充分考虑社会救助发展趋势及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救助举措、完善政策体系,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全面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低收入人口范围,并对认定标准、认定机制、动态监测机制进行明确,将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内容细化为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服务类社会救助、社会力量救助帮扶、其他救助帮扶等;同时,出台《许昌市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实施细则》,明确各级职责分工,细化和完善认定条件、办理流程等,推动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精准认定,确保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并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中进行单独标识,在原有低收入人口监测的基础上,将已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等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全市共实现对30万余人动态监测预警,确保及时发现有潜在救助需求的群众。
许昌市民政部门还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主动发现作用,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市、县、乡各级民政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关注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开展入户实地核查,确保有需求的困难群众能够早发现、早救助,并将低保、特困、小额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至乡镇(街道),优化办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办理时效。
汇聚合力 救助工作质效再提升
“‘莲城救助家园’通过接收、分发爱心慈善物资和组织开展各种帮扶活动,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也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和组织参与到慈善救助中,营造了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社区氛围。”近日,谈及社区“莲城救助家园”建设情况,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尚集镇胡寨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广义说。
为支持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许昌市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与同级慈善会联动,分级建立“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全方位为困难群众救急解难,全市共筹集“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613.9万元,累计支出411.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425人。许昌市还筹集福彩公益金18万元,在中心城区建设18个村级“莲城救助家园”,指导爱心企业在街道设立7家“慈善超市”,为困难群众提供慈善帮扶服务;引导“爱尔眼科”等爱心企业和许昌市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吸纳低收入人口就业6530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服务6584人次,开展关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活动180次,服务3231人次,营造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共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许昌市还联合人社、卫生健康等部门在社会救助领域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健康、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送”专项活动,引导200多家企业参与活动,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为有需求的低收入人口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并由卫生健康部门为特困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并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
“我们将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着力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7-28
2025-07-28
2025-07-28
2025-07-28
2025-07-17
2025-07-17
2025-07-17
2025-07-17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