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厚植生态底蕴 雨林秘境与非遗技艺共生
翠绿峰峦,绿茵如织。走进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林海翻涌如涛,雅加大瀑布沿着山脊倾泻而下,雨林秘境勾勒出原始森林的深邃轮廓。
6月24日,海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深度调研行”媒体采访团走进昌江,参观保突黎陶制陶馆展示中心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了解昌江依托黎族非遗技艺、雨林文化等多样资源促进文旅融合上取得的成果。
非遗传承 千年黎陶火起来
制陶是黎族重要的传统手工业之一。在保突黎族制陶馆,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名众,正在为游客现场展示黎陶制作技艺。
只见他拿来一团用高岭土和好的陶泥,揉个圆球、拍个扁,用铁针画个圈圈,放在转盘一旋转,一个圆型底座就做好了。之后制作两三条盘条垒上去,用贝壳精心打磨修饰,一个简易陶制烟灰缸就制作完成了。“等干了后再画上黎族图腾,进行烧制,就有实用价值了。”李名众讲解到。
近年来,昌江将黎族文化深度融入旅游场景,黎陶制作体验、黎锦技艺展示成为游客的打卡项目之一。
据了解,在“非遗传承+科普研学+乡村旅游”模式的带动下,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约100万元,带动150余名村民就业。“在棋子湾开元度假村设立的黎陶工坊,村民月工资可达3000元。更重要的是通过‘非遗进校园’和研学路线,年轻一代正在重新认识这项传统技艺。”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族制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梅珍介绍。
近年来,昌江黎族自治县充分发掘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所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资源禀赋,在“文化延续未来、非遗助力乡村”理念引领下,让千年黎陶技艺重新焕发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乡村振兴致富新路子。
生态为底 绿色名片亮出来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保存着中国最完整的热带原始雨林,被人们誉为“绿色宝库”,也是海南乃至整个亚洲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森林覆盖率高达97%,拥有365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213种野生植物。
“霸王岭作为海南长臂猿的全球唯一栖息地,生态保护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昌江通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建设生态步道等举措,实施“天保工程”森林覆盖率、蓄积率实现双增长,海南长臂猿从1980年前的7—9只,增加到如今的7群42只。
“我们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科普教育载体,比如在今年‘五一假期’,雅加景区接待游客0.34万人次,通过预约限流、专业讲解等方式,既保证了游客体验,又守护了雨林生态,热带原始雨林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底色越擦越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旅游赋能 多彩昌江等客来
从“单一观光”到“全季体验”,昌江持续发力,春季的木棉摄影、夏季的芒果节庆、秋季的滨海休闲,冬季的雨林徒步、形成了“四季皆可游”的产品体系。
近年来,昌江结合资源特点,在提升游客体验的上,打造“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的全域旅游新品牌,走出了一条“雨林+文化+非遗+体育”多赢特色路径。
据悉,2025年“夏品芒果香”系列活动结合水上运动、星空露营,吸引游客同比增长10.1%,过夜游消费增长3.5%。环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公路的开通,更让霸王岭从“藏在深闺”变身“网红打卡地”,游客量三年增长超35%。
在昌江,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旅模式——生态保护与非遗传承相赋能,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同频共振。从霸王岭的雨林秘境到保突村的黎陶工坊,昌江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所在。
山海黎乡生态赋能,雨林秘境与千年黎陶共生,这种"山海黎乡"的生态智慧,正是昌江推动文旅融合的最佳注脚。
“未来,昌江重点加强热带雨林和黎族技艺的世界遗产保护,办好‘雨林与您’系列生态文化活动,打造更具特色的文旅IP。比如正在策划的雨林徒步、星空露营等新业态,让游客在97%森林覆盖率的天然氧吧中,感受‘雨林+文化’的独特魅力。”昌江县旅文局副局长李宗明说。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7-12
2025-07-12
2025-07-12
2025-07-12
2025-07-12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