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中平镇“稻鱼共生”喜获双丰收 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盘活撂荒地重点项目的中平镇思河村委会公庙田洋,连日来呈现一派丰收盛景:轰鸣的收割机在76亩金黄的“竹稻1号”田间穿梭,工作人员正分批抢收稻谷;稻田旁,肥美的禾花鱼在网中跳跃,农户们脸上洋溢着喜悦。
据统计,公庙田洋总共收获稻米6万斤,产值约90万元;养鱼获4万斤,预计收入60万元,实现了“一田双收”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中平镇思河村委会地处五指山北麓、万泉河上游,年均气温22℃,依托白马岭山脉和一类水质的万泉河水源,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稻鱼共生”模式。海南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公庙田洋实施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生物共生原理,形成“水稻吸收鱼排泄物为肥、鱼类捕食害虫净化水质”的生态循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30%-60%,既保障了农产品绿色安全,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项目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计划未来三年带动周边500亩农田推广该模式,并融合农旅观光、研学科普、农产品加工等多元业态,打造民族特色产业示范区,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
“稻鱼共生”不仅是生态农业的创新,更是中平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重要举措。眼下,公庙田洋的丰收场景正是琼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鲜活注脚。通过“稻鱼共生”特色产业,中平镇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后期我们打算开展鱼稻研学基地,还有开展稻田摸鱼等农旅亲子活动,促进乡村振兴。”中平镇思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敏说,通过公庙田洋76亩的稻鱼共生项目,带动我们周边更多农户与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发放种苗、农户种植、公司回收”的方式进行。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0
2025-06-20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