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厚植“营商沃土” 培育“产业繁花”
“之前闲在家里没着落,多亏乡干部帮我找到了工作,现在每月收入稳定,心里特别踏实。”来自荔浦市茶城乡的罗文江在桂林东尚木业包装车间内一边干活一边对记者说,话语中透露着安心。
这份安心背后,是茶城乡政府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与本地闲置劳动力资源,既解了企业“用工荒”,又圆了群众“就业梦”。“政府的服务‘沉下去’,企业的难题才能‘浮上来’。”茶城乡副乡长裴治东介绍,今年以来,该乡主动靠前服务,梳理企业用工需求,为有务工需求的农民精准匹配岗位,有效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题。这一举措也是荔浦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的生动实践。
聚焦企业用工、融资、用地等高频诉求,荔浦市创新建立“企业点单、政府接单、快速办单”服务机制,让高效响应成为荔浦服务企业的常态。今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荔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赖冬娇接到多家企业急需特殊工种工人的求助电话后,迅速联动各乡镇,通过用工平台精准匹配,当天就为企业输送了40多名符合条件的技工,保障企业顺利开工。今年以来,该市已高效解决企业难题47个,帮助企业融资近3亿元,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厂房590亩,输送工人超1500人。
精准服务的加持,激发了企业强劲的生产势头。走进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只见各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赶制出口衣架;不远处的荔浦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内,LED线路板、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开足马力,车间一派繁忙。“园区事、园区办,服务效率比以前高了,我们干劲也更足了。”荔浦市桂林诗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伟由衷感慨道。
为精准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荔浦市围绕“优服务、强工业、抓项目”精准发力,整合荔浦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机构,构建“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畅通管理服务渠道,着力破解园区堵点难题。该市“创新‘全景式—全链条—全要素’园区发展机制打造现代化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获评全区改革攻坚十佳成果。
改革赋能之下,荔浦产业发展的“底盘”日益坚实。目前,桂林荔浦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已基本建成,为外贸企业搭建起高效便捷通道;新建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新培育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各2家;全市规上企业达78家,其中绿色家居、大健康、光电科技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占荔浦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1.8%,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增速6.94%,全部规上企业产值增速8.04%,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凸显。
为县域经济注入“源头活水”,荔浦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打出“精准招商+乡情招商”组合拳。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聚焦生态经济、现代物流等领域,推动聚盟物流、上海元方股份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南下广东,引进东晟科技等企业,推动衣架产业向高端化、光电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市政协主要领导赴珠三角招商,促成东莞红枫衣架与桂林联诚家居项目落地荔浦。与此同时,巧打“乡情牌”,以“荔商回归”活动激活在外企业家的桑梓情怀。今年以来,已有10余位荔商回乡洽谈,达成意向项目5个。“家乡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政策给力、服务贴心,回来发展更有信心。”一位从东莞回乡投资的荔商说。
在“优服务强工业”和“抓项目育动能”双轮驱动下,荔浦工业筋骨日益强健,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今年以来,该市共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24.17亿元;45个自治区、桂林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32亿元;新增谋划储备项目5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近130亿元。
“我们将持续厚植营商环境沃土,以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精准服务温暖市场主体,以项目落地积蓄发展动能,推动产业‘繁花’更加绚烂,奋力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荔浦市市长唐芳顺说。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8-08
2025-08-08
2025-08-08
2025-08-08
2025-08-08
2025-08-08
2025-08-08
2025-08-08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