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祁连山,他每天走3万多步,走了34年
这里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区内孕育着青海云杉林、雪豹等珍稀动植物。这片横跨甘青两省、总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的生态屏障,正用云海与松林为背景,映照着张掖市民乐县海潮坝资源管护站站长马亚伟34年如一日,每天30000多步霸屏朋友圈的巡山日常,丈量着32464亩管护区的生态脉搏。
青山为证 初心如磐
“什么时候回来呢,对,吃啥呢?中午给你做羊肉垫卷子……”正在日常巡山的马亚伟接到了妻子王秋香打来的电话。已经十多天没回家的马亚伟电话里告诉妻子巡山回来就回家去。接完妻子的电话,马亚伟默默地又踏上了巡山之路。
“现在路都好走了,以前遇到冬天大雪封山,家里有再着急的事情也没办法回家,感觉欠家人的太多了,以后慢慢再补偿吧。”马亚伟告诉记者。
1971年出生的马亚伟,1991年穿上护林服,1993年在党旗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他管护的32464亩山林里,已变得郁郁葱葱,青海云杉与柏树撑起绿伞,金露梅在草甸铺展花毯。马亚伟蹲在地上指着泥地上梅花状的痕迹,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自豪地说“雪豹的脚印越来越清晰了,岩羊群现在能聚成四五百只的大群,这就是我们一个党员该守的‘家业’。”
“我们管护站有一条U形渠,一到冬天被大雪覆盖,像狍鹿、白臀鹿看不见就会掉进渠里,特别是白臀鹿体型大,攻击性强,救助的时候危险性很大,很容易受伤。”马亚伟回忆着说。34年的坚守,马亚伟先后救助了狍鹿、白臀鹿、鹰鸮等各类珍稀动物30多只,马亚伟先后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寂寞巡道 信仰如炬
海潮坝——位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因其松林如海,松涛如潮而得名,这里远山积雪映着平湖,却鲜有人迹。由冰雪融化汇成的河流,弯曲穿行在峡谷之中,灌溉了民乐大片沃土,这里的大山,少了峭壁嶙峋的峥嵘,而多了些秀丽端庄的贤淑之气。17年驻守海潮坝站的岁月里,他踏遍了海拔4800米梨铧山的每一道山梁,笔记本上画满了盗伐隐患点和动物迁徙路线图。
“我在海潮坝站工作17年,上班现在是32年,家里也管得少,有次回家,娃见了我先鞠躬,第一句话就问爸爸啥时候走?我们护林员的孩子,早习惯了爸爸住在山里。”马亚伟告诉记者。
提起家人,这个在风雪中从不皱眉的汉子声音发颤。手机相册里,儿子的毕业照被设成壁纸,而他参与拍摄的雪豹纪录片截图,就存在下一张。
使命如铁 本色不褪
“马站长,值班护林员突发疾病,没办法值班了……”刚端起饭碗的马亚伟接到护林员突发疾病电话后,马亚伟与家人道别后,抓起外套急匆匆地往护林站赶去。就在刚刚吃饭的时候,夫妻二人还正高兴地商量着去县城南边的扁都口看看油菜花海,转瞬间,马亚伟只能给妻子留下匆匆而去的背影……
此刻的海潮坝,暮色中的云杉林如墨般秘境。马亚伟打着手电筒检查防火隔离带,光束扫过“党员先锋岗”的木牌。“一直到死,都要当合格党员。”这句写在巡山日志扉页的话,早已刻进他守护的每一寸土地。
绿染山河 初心永续
“以山为脊、以林为魂”,一名共产党员对祁连雪域的赤诚敬畏熔铸成信仰的丰碑。“守绿先锋”马亚伟34年来用脚步丈量山河经纬,让党徽在海拔4800米的雪线闪耀成炬。坚守,是绿水青山间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坚守,是生态文明长卷上由初心勾勒的鎏金笔触;坚守,正以生命的热度为祁连山脉的万年青史,续写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壮阔注脚。
当34年的脚步丈量出绿满祁连的答卷,当党徽在林海深处始终闪耀——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写给青山的最长情告白。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7
2025-06-24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