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重庆加速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2025-07-04 来源:重庆日报

  6月30日,重庆举行“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作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重要抓手,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重庆已完成21个社区综合服务体升级改造,新建体育公园25个、口袋公园43个,建设健身步道39千米等。同时,“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已在重庆159个街道、乡镇试点推进,推动解决楼道整治等居民身边小事850余件、惠及群众150余万人,全市1578个社区食堂开展助餐服务60万人次等。

  当前,重庆如何通过资源整合,统筹服务设施和标准,让老百姓尽享家门口的“幸福圈”?当天,出席发布会的嘉宾做出了解答。

留住社区烟火气

抓好场景打造和业态提升,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

  社区商业是便民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烟火气”留在社区,重庆积极推动商业服务专项改革。

  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印发《打造“15分钟商业服务圈”改革实施方案》和建设导则,有效链接基层治理、便捷出行、托育养老、健康就业、文体休憩等工作,共同推进商业服务圈建设。

  其次,抓好场景打造。重庆着力构建“家门口”特色商业体系,比如,渝北区的紫薇路商业街构建区域夜间消费生态圈,引入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的“五夜”生活业态80多家。

  同时,抓好业态提升。重庆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大力实施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家政进社区、智慧菜市场改造等专项行动。比如,渝中区的石油路社区构建以早餐店为主,便利店、移动餐饮售卖车为补充的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各类早餐店达34家。

  下一步,重庆将在居民“家门口”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在居民“家周边”因地制宜发展娱乐、休闲、社交、亲子等品质提升类业态,组织开展“便民生活节”系列活动,让社区便民圈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合理规划生活圈

统筹配置各种设施,确保日常生活需求就近解决

  每一个“15分钟生活圈”都是一个小微城市。近年来,重庆通过实施划圈定策、精准配置、共商共建、数字治理等举措,积极推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规划实施。

  比如,为了让生活圈规划得更便民,重庆将中心城区全域划分成915个15分钟生活圈,引导统筹配置菜市场、学校、养老设施等,确保日常生活需求就近解决。

  为了让生活圈规划得更科学,重庆为生活圈定制了“配方表”。首先,将生活圈分为居住型、产业型、商服型、其他型及乡村生活圈,明确各类型生活圈配套什么设施;其次,灵活搭配,建设老幼复合、医养结合设施等;再次,精准配置,针对生活圈人口结构进行差异化配置。比如,婴幼儿较多的生活圈增加嵌入式托育服务等设施,青少年比较多的生活圈增加一些体育活动设施。

  为了让生活圈更贴近居民需求,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和住建委共同推进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进社区,召开“院坝会”听取居民意见、问需求计。

  为了让生活圈“更聪明、更智慧、更便捷”,重庆正开发“生活服务圈空间治理”数字化应用,帮助快速发现生活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怎么用”。比如九龙坡区谢家湾民主村社区,智能识别出停车位和充电桩不足等具体问题,新增400多个停车位和部分充电桩。

  未来,重庆将升级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应用,实现优质智慧生活服务“一站式”平台,用数字化帮助生活圈“查漏补缺”,用科技让生活更加舒心。

“量体裁衣”优化服务

根据“要什么”“缺什么”,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建设

  在城市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过去很多老旧小区匹配的养老、托育等资源不均衡。对此,重庆拿出了具体办法:

  针对“供需匹配不足”,力求“精准直达”。重庆通过“渝快办”、社区微信群、网格员走访、开坝坝会等多种渠道,征集生活圈建设意见,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明晰“要什么”。

  大力推广“流动服务”。如,文化大篷车进社区、巡回医疗队下基层,让服务主动“跑”到居民身边。

  建立动态“清单”,定期看大家用得多不多、满意不满意,受欢迎的加力推广,没有人气的及时调整,确保服务跟着大家的需求走。

  针对“资源分布不均”,全力“填平洼地”。深入开展设施现状摸底,将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各类服务资源精准标注在“一张图”上,一目了然明晰“缺什么”。

  考虑到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制定规划导则、服务目录、建设指南等实施细则,指导各区县、各街道“量体裁衣”。如,老年人多的地方重点补充社区食堂、卫生站、活动室;年轻人多的地方重点补充托育点、运动场。

尽享品质文化生活

免费开放454个公共文化空间,优质节目深入基层演出

  今年以来,重庆着力解决基层文化设施不够、供给不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不高的问题,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首批3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一方面,重庆将文化设施植入商街、嵌入小区、融入公园,培育建设了45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并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节假日还错时、延时开放。

  另一方面,重庆突破政府单一供给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文化服务。比如,市级院团携优质剧目、获奖作品深入区县演出53场,下半年还将继续演出。渝北区“文以载道”、江北区观音桥和合作村夜校、两江新区“意库学院”等艺术培训1672场。

  同时,重庆正在持续迭代升级“高品质文化生活”数字线上应用场景,大家只需从“渝快办”App或“支付宝”“微信”的“渝快·文化生活”小程序进入,身边的各类文化设施和演出、展览、培训等十大类文化服务信息就一览无余。

凝聚社会治理新力量

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近年来,重庆建设了“骑手友好街区”,外卖、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正成为消防隐患哨兵、社区网格管家。重庆正以友好型社区建设为抓手,引导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突出党建引领。搭建“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平台,引领带动社区党员、群众、商户、物业企业等参与社区服务规划、资源统筹、志愿服务等,推行“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为居民提供义诊、爱心理发、日间照料等无偿或低偿服务。

  突出需求导向。实施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建设20个“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市级示范点,提供养老助餐、儿童科普、寒暑假公益托管等服务,兼顾关爱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因地制宜提供歇脚休憩、饭菜加热、充电上网、AED急救等服务。

  突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将原有的多个办事窗口整合为2至3个综合岗位,“一站式”办理低保、临时救助等基本服务事项。

  突出数字赋能。基于“渝快办”打造“渝邻汇数智社区”应用,汇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户企业、公交站点、充电桩、停车位等便民数据,构建服务设施一图全览、居民自治一码参与、邻里资源一键分享等场景。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日前,在垫江普顺镇长柏村,稻田宁静。种粮大户黄树平立于田边树荫,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点。指令发出,田垄间电磁阀应声开启,水流实现精准浇灌。“从前肩挑手提,汗流浃背是常事。如今,指尖一点,就能轻松

2025-07-04

  6月30日,重庆举行“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作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重要抓手,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25-07-04

  近日,在泰坦科技上海总部,沪浙皖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代表共同举起签约文书,完成了“高端分析检测试剂产业链质量协同提升”合作签约。自此,三地打通制度通道,质检技术机构与生产企业构建起了“检测—

2025-07-04

  6月24日早上8点,晨雾未散,南滨路的江风裹挟着椒香掠过吊脚楼檐角,“90后”主理人林悦的指尖划过手机屏幕,将直播镜头对准铜锅里翻涌的九宫格——“这是桥头火锅第三代传人亲调的配方,今天我们要用

2025-07-04

  按照全市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部署,6月27日、28日晚,公安交管部门统一开展夏季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清查行动,紧盯暑期、汛期、假期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强化周末和夜间勤务,采取区域协同、

2025-07-04

  渝厦高铁重庆-黔江段将于6月27日开通。连日来,重庆市黔江区交通部门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优化城市公交线路,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坐到便捷的城市公交,拉近了居民与高铁站的距离。

2025-07-04

  用传统的方式养1000头猪,少说也得3—5个人;而借助“重庆生猪产业大脑”建成的“未来猪场”,一个人养3000头猪轻轻松松。6月22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来自两江新区明月湖科创基地的桦鸿科技(重庆)

2025-07-04

  “警察同志,我跑不动了,请你帮下忙!”日前,重庆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大竹林派出所民警王金来在小区巡逻时,一声急促的求助声在耳畔响起,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就此展开。

2025-07-04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运营单位:北京竣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泥洼北路6号院9号楼二层203-1520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 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