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驱动北京乡村振兴

2025-04-22 10:15:06 来源:网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号角,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立足“十四五”后半程,面向“十五五”开局,未来三年是北京农业农村工作用好改革这一重要法宝,为北京乡村振兴打开崭新空间的关键时期,必须直面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功能布局,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围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拿出更多有力有效改革举措,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一是构建全域式城乡空间融合。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充分推进城市与乡镇村之间的空间联动,制定小城镇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把重点小城镇打造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枢纽节点,为辐射带动周边村镇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创新探索城乡紧密型功能联结。发挥城市和重点功能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功能融合对接。在产业融合上,围绕“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发展和布局乡村产业,着力拓展乡村多元功能,打造消费应用场景,延长产业链,发展一二三产融合产业。生态涵养区发挥好构建首都生态屏障的作用,做好生态文章。三是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要以更加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乡村规划为引领,助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重点打通城市优质资源进入乡村的渠道,关键破解农村实用型人才和发展用地短缺问题。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集中力量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攻关,尤其是在与北京农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数字赋能、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等方向着重发力,实现技术新突破。加强对未来全球农业发展趋势研判,组织多学科、跨领域合作,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创建一批示范园区和基地等示范载体,打造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农业新技术应用场景,强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推进产研融合。建立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研发成果导入农业领域,实现技术到产业的落地。三是准确把握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多元供给。加大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农业企业家的培养,使之成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尖兵”。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集成应用能力。壮大“新农人”队伍,带动本土人才成长,提升劳动者的素养,培育一批乡村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

  深入实施“百千工程”,持续推进全域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结合北京乡村小、散和差异化的情况,切实提升片区规划水平和政策创新性,强化项目与系统性规划的联系,立足实际,坚持分类施策,引导和支持村庄实现渐进式有机更新,避免“千村一面”。二是强化片区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在更大范围统筹资源、谋划发展是北京乡村发展主要出路,下大力气改变村庄单打独斗的发展惯性,自上而下推动区、镇两级加大对关键要素资源的统筹力度,一手打造引领片区发展的“火车头”“新引擎”,一手在片区内优化布局,实现功能互补、有机融合。坚持片区建设与运营并重,以平台化方式统筹各类资源,以市场化方式经营村庄,鼓励市场主体站前台唱主角,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三是推动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与乡村文化统筹联动。村庄治理“铸魂”、文化“塑形”要与产业振兴相得益彰,以乡村善治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软实力建设。

  抓党建促乡村治理,夯实乡村善治基石。一是持续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用好驻村第一书记这支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干部人才支撑。二是增加制度供给,满足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治理新需求。农村涌入大量外来人口以及本村农转非但未上楼人口,村庄社区需要承担额外公共服务,给村庄社区有效治理提出挑战,迫切需要从制度安排上加强设计和供给,形成兼顾新老村民的现代乡村治理格局。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激发自治活力。逐步推进政经分离、政社分开,充分发挥村民和乡村社会组织主体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推进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治化、规范化运行,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形成乡村自治的有效支撑。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通过文化治理实现文化认同。

  深化系统性农村改革,激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以及农村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农地流转费用监管,降低农地利用成本。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借鉴山东、浙江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模式,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二是推动乡村土地综合整理,唤醒“沉睡土地资源”。做好乡村土地腾退空间再利用文章,出台相应配套政策,重点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三是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分类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经营性收入低于35万元和大于47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抓两头”重点,分区施策,科学推进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区位条件、不同发展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郑容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昨天,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情况报告工作启动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2025-04-28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北京市推动成立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发展促进会,在更大范围发挥“头雁”辐射带动作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激发农业新

2025-04-28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5年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京人社专技发〔2010〕102号)文件精神,结合北京市城市

2025-04-28

  昨天,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共安排29项立法项目。其中,审议项目17项,包括长城保护条例、养老服务

2025-04-28

  北京市积极推进“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引导公众更好地管理体重。市体育局28日介绍,今年,北京市将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新建或更新60处足球、篮球等运动场地。  

2025-04-28

  北京市积极推进“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积极引导公众更好地管理体重。市卫健委28日介绍,北京市已有195家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服务,今年还将有128家医疗机构增设

2025-04-28

  记者4月28日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北京深入实施 “技能北京” 建设行动,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5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122万人,成为推动首都高质

2025-04-28

  4月18日,记者从北京市头雁工作会上获悉,全市近300名“头雁”经过培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领航者和生力军,“头雁”队伍带动增收农户超过15万户,新增

2025-04-22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房产 | 公益 | 时尚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环保 | 法治 | 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25-2030 中国城乡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电话:4000123612

备案号:京ICP备20251227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