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空间复合开发 “破解”老城区停车难
技术创新,破题老城区停车困局;复合开发,释放空间资源价值。
6月26日,记者从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面对“停车难” 与 “空间浪费” 并存的城市病,合肥正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和协同治理,激活存量空间,缓解停车矛盾,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探索有效路径。
挑战:“停车难” 与 “空间浪费” 并存
作为合肥老城核心区的庐阳区,商业商务集聚、人流车流密集,停车资源短缺长期制约区域发展。尤其是淮河路与六安路交口周边,因医院、商圈、历史建筑集中,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同时部分已建项目存在空间闲置问题。
比如,2017年建成的都市广场停车楼,四至五层因新技术应用长期闲置,形成 “停车难” 与 “空间浪费” 并存困境,企业盘活诉求迫切,社会关注度较高。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有效破解这种现实难题呢?
经过调研,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庐阳区分局梳理发现,都市广场停车楼项目存在地下停车模式变更、地上楼层功能闲置等多种问题。
于是,该局牵头组织规划、消防、城管等多部门通过 20 余次现场勘查、专家论证和业务会商,形成 “现状测绘 - 问题清单 - 整改台账” 全流程管理体系,精准定位建筑功能、外立面等多方面“症结”,建立闭环管理机制,为后续整改奠定基础。
突破:停车库与商务办公空间复合利用
庐阳分局以《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政策依据, “尊重现状、依法合规” ,在保留基本停车功能前提下,提出创新思路将闲置楼层向商务办公转型,推动实施都市广场停车楼改造项目。
一方面,企业引入智能机械停车设备,停车位数量提升约 20%,停车效率提高 3 倍以上;另一方面,通过补缴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合法完成功能变更,实现停车库与商务办公空间复合利用,盘活闲置面积超 1000 平方米。
项目变更后,通过评估补缴土地出让金,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停车泊位年周转率大幅提高。企业经营也变得更加灵活,商务办公及商业配套年营收增长超 2 倍,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智能停车系统接入城市停车诱导平台,带动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提升 20%,违停投诉量下降 65%。
此外,项目新增就业岗位,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片区经济发展,同时推动企业与街道签订停车资源共享协议,缓解周边老旧小区夜间停车压力。
成效:民生难题破解治理形成示范
“通过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科学合理构建空间复合利用方案。”相关规划专家指出,项目不仅实现存量空间激活,经济价值显著提升,而且民生难题得到破解,治理模式形成示范。其 “技术升级 + 功能兼容 + 民生保障” 模式,可以推广至辖区多个存量项目,盘活闲置空间的利用,成为老城区更新的 “庐阳方案”。
近年来,为适应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导向及科技发展变化,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推动国家及省市政策落地,庐阳分局以提升要素保障和规划服务精细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功能混合、空间复合开发利用新模式。
下一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和协同治理,持续破解老城区停车困局,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探索有效路径,为推动城市高效建设贡献规划资源力量。
责任编辑:汪编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城乡观察网,所有自采资讯(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4000123612
相关阅读
2025-07-08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2025-07-04
热门推荐
阅读排行